降關稅難撼洋奶粉天價 享有價格控制權是主因--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降關稅難撼洋奶粉天價 享有價格控制權是主因

陳璠 劉暢

2012年12月19日14:26    來源:天津日報     手機看新聞

  “明年起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關稅降至5%”的消息昨日紛紛見諸報端,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面對這樣的“利好”消息,無論是消費者、行業分析師、經銷商,還是業內人士,對於“關稅下調可能帶來國內終端奶粉零售價格下降”的合理推論卻都不看好。寶寶的“口糧”在“越貴越漲、越漲越賣”的怪圈中越陷越深。

  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奶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0—3歲的嬰幼兒有7000多萬,且每年仍將迎來1600萬至2000萬新生兒,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奶粉市場。出於對安全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家長將進口奶粉作為育兒的首選。

  家住河西區小海地唐女士的孩子剛滿2個月就開始全靠配方奶粉喂養。“三聚氰胺事件后,國產奶粉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我是不敢買了。”唐女士說,“淘寶上有不少海外代購的商家,但是我還是更相信國外直郵過來的,價格也比國內購買或者代購明顯便宜。”

  記者在津城多家嬰孕商店看到,進口奶粉佔據了奶粉貨架過半位置。“關稅下調?沒聽說。”某嬰孕商店銷售人員表示,“從我來到這開始,就沒見進口奶粉降過價,很多媽媽都是批量購買,早買更便宜,往后還得漲。”

  河北區中山路上一家孕嬰用品店的老板韓小姐告訴記者,雖然聽說了明年關稅下調的消息,但相信進口奶粉的零售價並不會下降,“我勸你不要等明年降關稅再買了,去年就降過關稅,今年奶粉還不是一直在漲。不管進口奶粉怎麼漲,消費者還是認。”

  關稅下調為何價格難降

  據了解,奶粉在進口過程中,需要交納入關檢測費、入關申報費、跨國物流費、保險費等稅費等費用,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到最終走上貨架銷售還需交納各項檢測費、關稅、增值稅、碼頭搬運費、倉庫使用費、國內運輸費等費用。在一罐進口奶粉的價格構成中,關稅和檢測費用比例約為28%至30%,原料成本比例為33%,運輸、渠道、廣告等其他費用的比例接近40%。盡管關稅和檢測費用佔據總成本近三分之一,但對奶粉價格制定影響較小,佔據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和分銷體制才是進口奶粉價格高漲的關鍵因素。因此無論關稅上調還是下調,進口奶粉上漲的步伐難以放慢。

  早在今年1月1日,財政部就曾將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關稅由20%下調至10%,但進口奶粉價格甚至不降反升。

  “對於進口奶粉價格一路走高的原因,首先享有價格控制權是進口奶粉價格高漲的根本所在。三聚氰胺等事件發生后,進口奶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等到了機會,目前進口奶粉在國內已經佔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仍未解除,對進口奶粉的盲目崇拜也進一步增強其價格控制權。其次,多個交易環節層層加價助推洋奶粉價格上漲之勢。受我國市場地域廣闊、結構特殊因素制約,進口奶粉的銷售環節採用經銷商制度,從省市級至縣級,層層分銷,交易環節的增多導致終端市場價格的高漲。商場、超市等實體銷售店鋪巨額的進場費也抬高了消費者買單的門檻。”業內分析師認為,“近期國際奶粉原料價格在低位運行數月后觸底反彈,連續上漲超過50%,接近歷史高位,估計年底或明年初進口奶粉出廠和終端市場價格還會出現上漲。”

  國產奶粉“無動於衷”

  對於此次關稅下調的消息,國產奶粉普遍“無動於衷”。昨天記者走訪了本市華潤萬家、世紀聯華、樂購等超市,看到國產奶粉專櫃銷售平穩,前來選購的消費者並不扎堆,也沒有出現熱鬧的促銷活動。“國產奶粉本來定價就比較低,降價空間非常有限,不會跟風降價。”一位促銷人員表示,“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的市場定位不同,短期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我國奶粉市場上,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各分天下,國產奶粉以中低端市場為主,進口奶粉則牢牢佔據高端市場。長期來看,進口奶粉關稅下調還是會產生“?魚效應”,讓國內企業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不斷改善產品品質,提高售前售后服務水平。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表示,今年關稅再次下調,一方面是為了積極增加進口,滿足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及消費需求,緩解部分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壓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平衡對外貿易,改善關稅調控作用,提高關稅政策的有效性。此次調整對進口奶粉頻繁猛烈的上漲趨勢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整體來看依然難以“撼動”終端產品的價格。

  向健軍認為,關稅下調后,明年我國進口奶粉的進口渠道有望增加,進口奶粉的銷量在我國消費需求的帶動下將保持增長趨勢。但仔細分析此次關稅下調的范圍,可以發現一些特殊配方的進口嬰幼兒奶粉實施了關稅新政,而其他品種的嬰幼兒奶粉並未進行調整,而特殊配方奶粉並不適合大多數嬰幼兒,因此關稅下調對進口奶粉的整體影響不大,國內本土奶粉的不斷進步對進口奶粉也將施加一定的競爭壓力。 (記者陳璠 劉暢)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