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自稱提價5%超市漲近10% 消費者:好意思嗎--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光明自稱提價5%超市漲近10% 消費者:好意思嗎

於建 竇媛媛

2012年12月19日16:20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消費者怒問:“好意思嗎?”

  光明乳業發布公告稱,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自12月18日起,適當上調部分新鮮牛奶、新鮮酸奶的價格,加權后平均上調幅度約為5%。而這一調價的行為被不少消費者嗤之以鼻:“總出問題,還好意思漲價?”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更是擔心,光明乳業此舉會引發乳品行業新一輪漲價。

  北京超市:光明主打產品漲近10%

  北京多家超市表示已經接到光明牛奶的調價通知,已經或即將調整零售價格。但是記者走訪北京市場了解到,光明此次調價部分乳品漲幅接近10%,遠遠超過其在公告中所稱的“價格平均上調5%”。

  北京家樂福、沃爾瑪、物美等超市均表示,將陸續完成光明乳制品的調價。“12月初就接到調價通知了。”某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光明在調價通知中的措辭與公告不同,漲價的原因是“近期物流運輸和人工成本上漲”:“公司盡管對部分成本上漲進行了內部消化,但是仍無法支撐公司的正常經營運作,所以決定調價。”

  但對於公告中所稱的“平均加權漲幅5%”,超市表示“一些主力產品漲了將近10%”。記者在某外資超市看到,光明倍優950毫升高品質鮮奶從17元漲到17.8元,漲幅4.7%還算在公告所稱的范圍之內,但其兒童健能系列從11.5元漲到12.4元,漲幅高達7.8%﹔580毫升暢優原味和草莓味優酪乳酸牛奶從9.8元漲到10.7元,漲幅達到9.2%。對此,光明有關負責人解釋稱:5%是全國市場平均的漲價幅度,並非某個區域市場的提價幅度。

  光明乳業:提價源自成本上漲

  光明乳業再次成為消費者矚目的焦點。其發布公告稱,自18日起,適當上調部分新鮮牛奶、新鮮酸奶的價格,加權后平均上調幅度約為5%。而對這次漲價的原因,光明乳業稱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

  光明乳業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光明乳制品營業成本為39.39億元,較去年同比上漲13.86%。第三季度,光明乳業整體的營業總成本為33.3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0.23億元同比上漲了10.35%。

  這是近期光明乳業第二次提價了。11月中旬,光明乳業武漢地區部分鮮奶和酸奶制品就提價5%至7%。報道稱,當時光明乳業武漢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漲價隻在武漢地區進行,對於是否會擴散到全國市場,“尚不好說”。的確,成本上漲已成為全國乳業發展的一個包袱。農業部相關統計顯示,今年中國主要生產原料奶的十個省區收購均價在3.28元/公斤左右,同比上浮約為2.5%。其中,華北奶源與年初相比漲幅為6%,華中地區奶源與年初相比漲幅為8%﹔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奶源與年初比漲幅超過8%。

  不過,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表示,光明牛奶價格上漲可能和內部的營銷、管理成本上升也有直接的關系。

  消費者:“提價好意思”?

  昨天,不少網友發微博稱,已經感受到光明乳業漲價的威力了:光明牛奶小盒子從4.00漲到4.20,中盒子從6.80漲到7.50,快要喝不起了。不過,面對漲價,更多的消費者稱,國內的乳品行業好意思漲價嗎?

  消費者李女士就表示,牛奶行業的質量本身就讓老百姓覺得不放心,現在還漲價,有點說不過去。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留言稱:自己的產品能行不?還好意思漲價?你隻要出來是有良知安全的牛奶,漲價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是嗎?因為沒有良心,所以造成客戶流失,因為客戶流失,造成銷量劇減,因為銷量劇減,造成盈利減少……結果就是提價?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蕭國亮也關注到此事,他發微博稱,物價上漲淵源於貨幣超發,控制某些商品價格的上漲,結果必然是被控制商品的質量下降。市場經濟體制下,央行通過貨幣政策保持物價穩定,政府機構的職責是嚴控質量。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則多次表示,食品企業不要一面臨成本上漲就將包袱拋給消費者,其完全可以從管理上下功夫,以減少管理運營成本。

  鏈接

  光明牛奶半年六次“質量門”

  從今年6月至今,光明乳業問題頻發,半年曝出6次產品質量問題。

  今年6月15日,安徽?上縣兩所小學部分學生在食用光明乳業配送的牛奶后出現嘔吐等不適症狀。

  6月27日,有市民發微博稱,用光明優倍牛奶調出的紫薯呈現出藍色。據悉,光明優倍奶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鹼水,該批次“問題牛奶”流入市場。

  7月初,廣州市工商局公布抽檢結果稱,光明乳業旗下光明奶油以及50%減脂芝士片兩產品因被查出菌落總數超標而遭曝光。

  9月8日,光明小口瓶鮮奶口感出現酸敗情況,企業在官網致歉。

  9月17日,北京市民購買光明牌“小小光明寶寶奶酪”,發現配料中含有衛生部規定禁放的乳礦物鹽。光明乳業發布聲明表示“沒有安全問題”,並在全國下架該款食品。

  10月19日,有消費者購買的1.5L桶裝光明純鮮牛奶出現藍色的固體顆粒物。光明乳業回應稱為加工時摩擦出的塑料瓶蓋顆粒。

  專家:

  漲價已成必然原則

  光明乳業此次漲價會不會引發乳業企業新一輪漲價?趙萍對此的判斷是有可能。她說,除了成本原因導致乳品不斷調價之外,漲價已經成為乳品企業每年提價的必然原則。無論是伊利、蒙牛、光明這種全國大品牌還是區域品牌,每年都會或多或少上調產品價格,一般每年的漲幅都在5%至10%左右,“乳業企業相對處於一個壟斷地位,消費者沒有話語權,即便漲了價,消費者也沒有太好的選擇,高價也得買。”

  趙萍還擔心,如果乳制品企業隻謀求漲價,它將很難維持消費者對它的信心。另外,如果國內乳業企業一味漲價,也會使消費者更加傾向於國外品牌的乳制品,從而喪失自己的市場。有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份奶粉進口同比增加了將近20%。趙萍預計,全年的增幅可能會接近30%,“進口數量的增加必然會擠佔國內品牌的牛奶市場,國內的品牌僅僅進行粗放型的擴張,而不嚴控自己的產品質量,不把品牌形象放在第一位,那麼未來存在很大的隱憂。”

  乳品企業:暫不跟漲

  光明牛奶此輪調漲價格,會不會在年末引發整個行業“跟漲”?三元、伊利和蒙牛等乳企對此則表示,目前暫不調價。蒙牛方面稱,近期飼料漲價明顯,為緩解奶農壓力,蒙牛根據市場情況適當提高原奶收購價格,但產品價格暫不調整。而三元負責人表示,近期三元的鮮奶、酸奶產品價格沒有變動,“暫時也沒有漲價計劃”。

  本報記者於建 竇媛媛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