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市場遭遇限購后從高燒跌入冰窟之時,旅游地產的投資熱潮卻狂飆突進。《國際金融報》記者根據多家市場研究機構提供的報告統計整理發現,2012年中國旅游地產投資總額全年將毫無懸念破萬億元,旅游地產項目超過3000個。
但是雅居樂集團總裁助理兼海南清水灣營銷負責人簡毓萍女士卻警告說,中國的旅游地產投資不能一哄而上,質量比數量更加重要。
一哄而上
雅居樂是中國最早進入旅游地產投資的大型開發商之一,在海南開發的清水灣項目,曾經在2008年引入摩根士丹利斥資52.83億元共同開發而名震一時。現在清水灣連續幾年銷售超過百億元,成為中國旅游地產的標杆樓盤。
即便如此,簡毓萍坦承,中國目前大大小小的旅游地產樓盤超過3000個,卻沒有一個項目像“美國佛羅裡達的PGA國家度假村、華盛頓的伯克湖公園、俄勒岡州的太陽河度假村、日本長崎的豪斯登堡、新加坡的克拉碼頭”一樣能夠享譽世界的旅游品牌項目。
“這並非資源上的差異,相反,國內有很多地區資源豐富舉世罕有,而造成沒有國際品牌項目的原因在於急功近利的心態和開發模式上的差異。”中經聯盟秘書長陳雲峰指出,這與國內旅游地產起點低有關,很多開發商在進入旅游地產領域的時候,僅僅是因為旅游地產拿地成本相對較低,而對於實際開發並無把握,嚴重依賴模仿甚至照搬國內外案例,直接造成旅游地產競爭力低下﹔另一方面,部分項目旅游與地產“皮肉分離”,僅以旅游資源為賣點,實際上只是住宅的概念性旅游地產項目,這類項目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立足已顯艱難,更別說走向國際了。事實上,在山東、雲南等地區部分項目已出現嚴重滯銷。
多為低價圈地
根據統計,中國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排名前100位的企業,進入旅游地產領域的已經超過1/3。萬達、雅居樂、富力、萬科、恆大、世茂、佳兆業、中坤等知名企業無一缺席。此外,除去華僑城、港中旅、青旅等傳統旅游企業均在大規模投建旅游項目以外,海航集團、聯想控股、華誼兄弟、盛大網絡、華東電器等大批與旅游本無概念關聯的企業也紛至沓來。
與這些企業龐大的資本實力以及政府資源相對應,他們所開發的旅游地產項目,投資動輒數十億、過百億,佔地也動輒數千畝,即便超過萬畝也不鮮見。有業內人士坦言,雖然整個旅游地產領域已經盈利的案例目前還少得可憐,但眾多企業爭相擠入,主要動機僅僅在於低價圈地。
申銀萬國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北京的某旅游項目拿地價約為100萬元/畝,而當時周邊商品房用地成本為200萬元/畝。另有媒體指出,今年4月12日開工的西雙版納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50億元,拿地為20萬元/畝左右,而西雙版納多數土地價格在50萬元/畝左右。
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合會秘書長楊樂渝表示,旅游地產投資量大,開發周期長,投資回報比住宅慢,開發商往往會要求地方政府給他們配套一些住宅或者酒店,通過住宅和酒店等配套的銷售,加快回籠資金。也不排除有部分開發商有投機心理,借機圈地圈錢。
一旦市場發生逆轉,一哄而上的投資熱潮,會不會演變成一哄而散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