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國強:新的機遇是“結構升級的機遇”--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隆國強:新的機遇是“結構升級的機遇”

2012年12月29日14:37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彭亮)29日,在2012財經戰略年會主題分會“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隆國強表示,“現在新的機遇我把它稱之為結構升級的機遇,不管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對於我們加速升級都提供了一些歷史性的機遇。”

隆國強說,過去30年我們抓住了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世界銀行也說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當中獲利最多的少數幾個發展中國家之一,這個判斷是基本准確的。經過30年發展以后,金融危機爆發了,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

隆國強說,“十八大”也再次強調我們仍然處於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但是條件和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所以我就講講我理解學習“十八大”的心得。原來一個重要的環境就是全球的經濟繁榮,一直到2007年以前,這對中國來說出口導向的經濟活動提供了市場機遇。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機遇,就是東亞地區出口導向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跨境轉移,這個重大戰略機遇我們抓住了,我們採取的措施是加工貿易政策,利用外資政策,比如說特區等等採取了很多措施,應該說我們是比較成功的,抓住了產業轉移的機遇,給外部提供了市場。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環境變了,最大的變化就是全球經濟低迷,現在大家也有共識,可能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低迷會長期化,這是大家不願意承認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對於我們出口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和以前不一樣。當然經濟增長的格局有一個變化,就是新經濟體相對來說保持了比較放鬆的增長,這對我們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我們出口到美國、日本、歐盟的產品是什麼東西,是各種各樣的消費品,從紡織、服裝、玩具,一直到消費電子,像電腦。但是我們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東西不同,一類是更便宜的,還有一類產品是在發達國家賣不掉的東西,就是資本技術密集的產品。

隆國強表示,從引進來的角度來看,過去我們引進了東亞地區出口導向型的勞動密集型的外資,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我們給跨國公司做了比較大規模的調研,大概有470多個調研,我們發現第一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環境的變化評價發生了變化,以前是把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作為最吸引它的因素,戰略也是把中國作為一個面向全球低成本出口基地。調查結束以后,聯合國貿發會議也公布了在境外跨國公司的調查,跨國公司未來研發的目的地,中國是第一次取代美國,變成跨國公司來搞研發的首選。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中國的國內市場,第二是中國的人力資源,雖然我們普通勞動力成本上漲了,研發人員一年有700萬大學以上畢業生,裡面有270萬是理工科,1/10達到跨國公司要求要27萬,美國大概是6萬多人理工科,歐洲多一點,也就是說他們加在一起還沒有中國理工科人多,所以這是高端產業向中國轉移很重要的因素。再一個是走出去,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對出口毫無疑問是一個噩耗,但是對我們對外投資並購低成本獲取境外研發資源,境外的技術、品牌、國際銷售渠道,也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以前想買人家不賣給你,或者要買要花很高的代價。現在第一是不能不賣給你,因為企業的資金鏈緊張了。第二是可以以比較低的價格可以獲取,所以我們就出現了不少的成功並購案例。總體來看,過去的機遇是有利於我們市場擴張的機遇,是一種繁榮。現在新的機遇我把它稱之為結構升級的機遇。

 

(責任編輯:彭亮、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