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流浪漢變億萬富翁 一頓刨豬湯改變命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重慶一流浪漢變億萬富翁 一頓刨豬湯改變命運

2013年01月04日11:48    來源:重慶晚報    手機看新聞

重慶一流浪漢變億萬富翁一頓刨豬湯改變命運

一頓刨豬湯改變了蔣盛華的命運

  他創業時屢敗屢戰,曾數月每天靠1元錢饅頭充飢

  兒子班裡聚餐每人繳15元,他搜遍全身卻隻有9元

  一頓刨豬湯,流浪漢變億萬富翁

  2004年聖誕前夕,兒子班裡聚餐,每人要繳15元,他搜遍了全身,隻有9元錢﹔幾天后,收垃圾費的人來敲門,因為沒錢,他躲在家裡大氣不敢出……活得這樣窩囊,他說他恨不得抽自己幾個耳光。

  2006年,正值人生低谷期的他,沒想到,一頓刨豬湯改變了他,讓他成了億萬富翁。

  如今,每到過年,他都要請鄉親們吃刨豬湯。

  大圓桌的情分

  “大家嘿起整哈,今天殺的豬是從山上收來的糧食豬,味道巴實得很。鄉裡鄉親的,莫要客氣哈!”昨日,綦江區食品工業園區蔣瓜瓜木瓜酒廠院壩內,樹上挂著一頭剛宰殺的肥豬,大鍋內的刨豬湯熱氣騰騰。蔣瓜瓜木瓜酒廠老板蔣盛華殷勤地招呼鄉親們放開了吃。被蔣盛華請來吃刨豬湯的有木瓜酒廠工人,城裡的朋友,更多的是附近農村老家的鄉親們。當天一早,鄉親們就來幫忙,蔣盛華和鄉親們挖的挖灶,殺的殺豬,刨的刨皮……雖是寒冬,院壩裡卻洋溢著暖洋洋的氣氛。

  中午12時,鄉親們圍坐在一張可容納30個人的大圓桌旁。“圓桌是幾天前才訂做好的。”蔣盛華稱,做這張大圓桌,是想讓鄉親們都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不要覺得他做了老板,彼此生分。

  “感謝鄉親們的支持,沒有你們,也沒有我的今天。”蔣盛華斟滿一杯木瓜酒敬鄉親們。從2008年以來,每到過年,蔣盛華都要請鄉親們吃刨豬湯,雷打不動。除了請鄉親吃刨豬湯,蔣盛華還在籌備設立助學基金幫助農村貧困學生。“我出生家境貧寒的農家,當過石匠、打過工、撿過垃圾,每次大起大落,都是靠鄉親們的支持才站了起來。”

  流浪漢的詩集

  蔣盛華是綦江區東溪鎮中書村人,1980年高中畢業回到農村,撿破爛、做石匠、學縫紉、當木匠,擺地攤賣豬藥,之后又做豬飼料批發,幾年后,建起一家小規模的飼料生產廠,到上個世紀90年代,人稱蔣百萬的他,是當地有名的農民企業家。1995年下半年,蔣盛華的飼料廠因質量、資金等問題倒閉,蔣盛華回到東溪農村老家種地。之后,蔣盛華做過小生意,在外地打工,都不見起色。

  2001年春,蔣盛華回到綦江,暫住在妻子胡學蘭娘家,每天早出晚歸,在縣城四處晃蕩,每到吃飯時,他不好意思回家白吃,就謊稱“外面有朋友請,今天不回家了”。

  “老婆很高興,還以為我在外面吃得開。”蔣盛華說,其實,他每天在外邊隻吃一元錢的饅頭,口渴了就喝冷水。有一次,蔣盛華從飼料廠倒閉后留下的保險箱裡發現了13個一元錢的硬幣,竟激動得像找到了寶貝:“當時,夠我吃13天了。”

  雖然很潦倒,但那段日子也最充實。蔣盛華說,流浪時,他愛上了寫詩,一邊啃饅頭,一邊在小紙片上寫寫涂涂,熬過了約半年的艱苦歲月。辦起木瓜酒廠后,蔣盛華自費出版了自己的詩集。

  刨豬湯的啟發

  6年前,一頓刨豬湯,改變了蔣盛華的人生。

  2004年聖誕節前夕,蔣盛華兒子小俊同學聚餐,每人要出15元錢,蔣盛華搜遍全身,隻摸出9元錢,兒子最終沒能參加。作為父親,蔣盛華覺得自己很窩囊。

  打擊接二連三,有一天,有人來敲門,說是來收15元垃圾處理費。蔣盛華急忙關上燈,大氣也不敢出。”翻箱倒櫃找遍了,都拿不出15元錢來。”作為一家之主,不能照顧好老婆,連兒子聚餐的15元也拿不出,已到中年的蔣盛華說,他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幾個耳光。

  “就算為了兒子,我也應該拼一場。我要讓家人挺起胸膛生活。”隨后,蔣盛華用妻子從娘家借來的幾萬元錢,在綦江縣城開了一家名為“大腸經”的肥腸館,可沒過多久就垮了。

  2006年春節前夕,蔣盛華的人生低谷,一個朋友邀他去農村老家吃刨豬湯,期間,蔣盛華聽鄉親們擺龍門陣:綦江農民種了10萬多畝木瓜,現在木瓜快成熟了,如果沒有銷路,就隻有爛在樹上。坐車回家的路上,看見沿途種的很多木瓜樹,蔣盛華突然想起前幾年曾有人來綦江開發過木瓜酒。下了車,他就四處打聽木瓜酒的情況,得知這事早已沒了下文。

  蔣木瓜的崛起

  “最初,我擔心老婆不同意,但她還是善解人意,說相信我的眼光。”蔣盛華說,夫婦倆回綦江后,一直住的是妻子胡學蘭娘家的房子。隨后,他用妻子娘家的房子做抵押,貸款7萬元,2007年1月,又去湖北宜昌、安徽宣城、陝西白河、貴州正安等地考察木瓜深加工的情況,回家后,便在綦江火車站附近租了一個舊倉庫,辦起了木瓜酒廠。為了省錢,夫妻倆常常是餓了啃饅頭、渴了喝井水,沒多久,就和當地村民混熟了,蔣盛華也有了另一個名字:蔣木瓜。

  多次實驗,經歷了無數挫折后,2010年,蔣盛華在綦江食品工業園買下58.5畝土地,修建了新辦公大樓和標准化生產廠房,並從國外引進先進生產線,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了營銷辦事處,廠裡年營業收入達到了數千萬元。企業壯大后,蔣盛華把村裡十多名家境困難的鄉親請到木瓜酒廠打工。2010年5月,蔣盛華向工商局申報注冊蔣瓜瓜品牌商標。2011年5月,蔣盛華被評為重慶市十佳返鄉創業明星,曾經窮困潦倒的流浪漢成了億萬富翁。

  1月賣5套別墅,助父渡難關

  蔣盛華本姓殷,爺爺去世后,奶奶帶著蔣盛華3歲的父親殷樹雲改嫁到蔣家,隨了蔣姓。蔣盛華的兒子殷俊是80后,他從出生到讀小學時,正是蔣盛華事業發達、家境興旺時,然而,隨著蔣盛華事業的失敗,殷俊也從雲端跌到了低谷。

  “20多年來,我目睹了父親人生中的種種辛酸和艱難。”殷俊說,2002年,他考上重慶工商大學,當時,蔣盛華正處在事業低谷期,生活都成問題,家裡拿不出錢供他讀大學。

  “為了給我借學費,父親受盡冷眼。”殷俊說,為了替父親分擔困難,進大學后,他就四處兼職,做過售樓員、二手房中介等。后來,殷俊進了重慶一家著名房地產公司做銷售,並成為銷售冠軍。2008年1月,殷俊賣出了5套別墅,拿到了1.6萬元佣金。

  “他把掙的錢一分不少拿回家,幫我渡過了難關。”蔣盛華說,辦酒廠起初兩年,木瓜酒口感始終不純正,嚴重影響了銷售,他雖然不斷改進技術,還採用了送喝、抽獎等促銷手段,但銷售效果一點不見好,朋友之前投資的3萬元也撤資,困難時,兒子將自己掙的1.6萬元送了回來,讓他渡過了難關。 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攝影報道

(來源:重慶晚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