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專訪】豐田的“普銳斯”為何能夠暢銷?【2】

2013年01月15日13:24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環保車市場擴大,其他公司也相繼參與其中。從降低燃耗這一點來說,除了混合動力,還有其他各種技術面世。

中井:普銳斯這個名稱取自拉丁語中表示“先驅”的詞語。這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是環保車領域的先驅。

不過,普銳斯於1997年上市時,消費者關於全球變暖問題的意識還不高。隨著得到越來越多人的理解,普銳斯逐漸獲得了“市民權”。如今頗受好評,累計銷量已經達到200萬輛,從銷售數據圖表(圖2-1)可以看出,上市后銷量最初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清潔柴油、純電動汽車及汽油發動機低燃耗化等,在該業務領域其他公司也相繼推出新技術,對於這種情況,坦白地說,我們的感覺是“伙伴增加了”。通過以燃效為核心進行競爭,環保車市場得到擴大。如果汽車能夠被看作可為環境做貢獻的產品,那麼整個行業應該會產生更積極的氛圍。

圖2-1 豐田制造的混合動力車在日本國內的總銷量

※2012年為10月之前的合計值

圖表中是豐田汽車制造的全部混合動力乘用車的銷量變化。以日本政府作為緊急經濟?策而實行“環保車補貼”為契機,銷量迅速攀升。從10年前開始,豐田一直在制造混合動力車。

──普銳斯帶動了汽車市場向注重燃效大轉變。聽說它是為了配合《京都議定書》得以通過,由管理層一聲令下而決定提前上市的。

中井:的確如此。本公司宣傳資料上也有記載。開發普銳斯時(1994年),管理層下達了“燃效提高到2倍”的命令。接到命令的首席工程師就是現任副會長內山田竹志。內山田研發組在接到命令之前,一直以提高到1.5倍為目標進行開發,但上級指示卻設立了更高的目標。

高目標推動思路轉換

我覺得,當時管理層可能是認為,要轉換思路,提出一個較高的目標更易於擺脫常識以及現有知識的制約。

汽車這種產品,在技術方面已經成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本來即便使燃效改善1成都很難。如果僅僅是繼續尋找可改善之處,或者一點一點地降低燃耗,已經存在局限性。要改善2倍,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思路。可以說就是要求我們轉換原有思路。

同時使用發動機和電動馬達的混合動力技術,在普銳斯上市之前並未實現實用化。從結果來看,如果不是管理層下令改善2倍,或許混合動力車就不會實現量產,也不會對社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燃效目前在豐田銷售一線處於什麼位置?

中井:在以最簡明易懂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達本公司產品環境負荷較低方面,燃效是最重要的標准。ECO是Ecology(環保)的簡稱,也是Economy(經濟)的簡稱,這是普通消費者的看法。燃效高的確可以說是一個賣點。

大部分消費者會在展廳中看過產品,或者試駕之后,才考慮購買。在這種時候,使其親身感受到高燃效是非常重要的。

汽車儀表盤可將行駛過程中的速度及剩余燃料量等多個信息傳達給駕駛者。本公司的混合動力車將該顯示系統稱為“混合動力系統指示器”(以下簡稱HSI ,照片2-1)。

照片2-1 可視化原理

混合動力車駕駛席處的儀表盤。通過混合動力系統指示器顯示駕駛是否高效。油門踩踏程度如果在“ECO”范圍內,便易於提高燃效。(攝影:豐田汽車)

實現可視化效果很大

混合動力車除了發動機,還配備有大容量充電電池及馬達。具備僅用馬達、僅用發動機以及同時使用兩者的3個行駛模式。隻要電池還有電力,如果僅憑馬達行駛,便會完全不使用燃料。HSI將一直顯示行駛狀態。

如果突然踩下油門緊急加速,燃效會變差。HSI還顯示著油門踩踏程度,隻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內,便屬於“ECO”范圍。不超出ECO范圍是環保駕駛的目標。總之就是實現了燃效的可視化。

能動態地看到能量使用狀況如何是非常重要的。這會提高駕駛者的環保意識,使之產生環保動機,還會使人產生購買欲望。

──可否麻煩您介紹一下汽車的燃效顯示規則?

中井:關於燃效,目前的顯示規則是由日本國土交通省決定。第一代普銳斯採用的是10•15模式燃效,從2011年開始改為顯示通過JC08模式測定的燃效。

模式燃效指的是按照事先設想的行駛模式,在實驗室中行駛的測定方法。規格越新,加入的行駛模式越多。雖然也會看排量等因素,但現有JC08模式燃效與10•15模式燃效相比,數值大約低10%。這並不表示實際燃效變差,而應該說是測定方法更接近現實。

燃效按照通用規則進行顯示,也是寫在產品目錄上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們正在與國土交通省一同考慮應該採用怎樣的表記方式。如果任由政府機關來決定,便很容易出現“打官腔”的情況。因為我們好不容易進行測定並接受了審查,因此必須盡量使顯示方式更易於被消費者理解。對於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及詞匯等,包括本公司在內的民間負責人都在進行仔細探討。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