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0日10:46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20年前,盡管LG已是韓國家電市佔率第一,但當時,出了韓國,它仍默默無聞。
但僅僅一代,它就追過日立和鬆下等日系廠商。就連宿敵三星,也無法在家電這一領域超越它。
LG電子在亞洲的家電營收規模,僅次於因“家電下鄉”而崛起的中國品牌海爾,而且過去5年,即使接連遇上金融海嘯和歐債風暴,LG家電營收年復合成長率也高達10.6%,讓消費性電子巨人三星也相當眼紅,甚至宣布不排除透過購並,加快搶攻家電市場。
早在1995年,LG就將眼光放向海外新興市場,為快速攻入,初期打低價策略,嚴格實施“六個標准差”以縮短生產流程並降低成本。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元大幅貶值3成,LG挾著價格優勢站穩海外新興市場,外銷佔總營收比重由3成躍至7成。
但LG並不滿足於此,它想從低價轉高價,並進軍歐美。初期,它砸大錢做品牌,光是進軍美國第1年(2003年)的廣告預算,就達2000萬美元,是同年海爾在美國廣告預算750萬美元的2.6倍。
核心策略 不關心對手,隻關心客戶
不過,上述低價搶市、高額廣告,都不是它能站穩全球家電前五大的關鍵,它能在內外夾擊下勝出,核心策略在於:專注研究客戶,而非競爭者。
LG電子生活家電產品企畫副總裁金永洙分析,世界各國當地的家電品牌有一長串,LG早已習慣外部競爭,並深信成功的要件,是專注把心思放在全球不同的客戶身上,而非競爭者身上,“我們不關心競爭對手,我們關心的是客戶,致力研究客戶。”
關心客戶的具體行為,就是細膩的消費者研究,以及在地研發。
深入當地 在全球五城市成立設計中心
為了解各國消費者的使用文化與習慣,LG除了在首爾,和世界三大設計之都紐約、倫敦及東京建立設計中心,更鎖定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最大的家電新興市場,設立工廠和設計中心。
如在印度,LG冰箱和洗衣機能拿下市佔率第一的寶座,就是因為對消費者做了更多的功課。日本對手高層主管總是單槍匹馬上任,日商印度分公司的設計,還要經過日本總部批准。而LG則提供獎勵,讓韓國高層主管舉家進駐,務求生活全面與當地結合,並且放手讓位於新德裡的產品創新中心,改造總公司推出的產品、自主開發。LG在印度推出附帶發電機的冰箱,解決了印度常斷電,冰箱食物無法持續冰存的困擾,因而大受歡迎。
為了挖掘使用者內心真正的想法,LG還雇用一批心理學家團隊設計問卷,因為“消費者有時回答的是社會灌輸給他的觀念,而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推出錯的產品,公司的損失會很大,所以一開始就要把關”,LG家電設計中心專案經理安重山說。
即便是一般的焦點團體訪談,LG都會邀請心理學家,精心設計數十項測驗,務必找出受訪者“沒有說出”的需求。
像被問到“喜歡現代摩登的設計還是傳統的設計?”消費者雖然選擇現代化的設計,但是,下一個測驗,秀給他們看50張傳統到現代的建筑物圖片時,受訪者卻選擇傳統建筑,顯然若隻就文字測驗,會產生判斷誤差,“其實保守的(消費者)比較多,畢竟家庭主婦不喜歡太常改變使用習慣。”
挖出需求 拍錄觀察消費者使用習慣
消費者除了有多變的心理,更有不易察覺到的矛盾和細小需求。如美國消費者雖然想省電少開一點冰箱,但又常開冰箱拿飲料,LG就設計了門中門的家庭小吧(Home Bar),讓冰箱多一道夾層,隻要打小門就能拿取放在夾層中的冰水和可樂。
甚至,LG還會從不同產品的銷售族群中,選出特定受試者,進行24小時錄像觀察,不隻“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他們發現,美國消費者想要短時間內喝到冰啤酒,所以啤酒放進冰箱后,會頻繁跑去開冰箱,確認啤酒夠不夠冰,LG就設計了急凍室,讓消費者一次可放進兩罐啤酒,隻要5分鐘就能急速冰涼,立刻成為暢銷商品。
LG對消費者的細膩,有如做實驗,事前假設和事后求証的工夫,全都沒有少。
產品上市3個月后,再次檢驗產品賣得好和不好的原因各是什麼?透過消費者訪談,找出不友善的功能,如果內裝改良就能解決,就著手改善,否則即使花了整個設計師團隊半年時間籌劃的產品,也難逃下架命運。
下一步,LG要壓寶的消費者心底需求,是“方便性”,把家電連接手機操作,甚至運用感應器操作冰箱、冷氣。
但當全球景氣還沒走出谷底,越來越多消費性電子大廠加入高價智能家電戰場,LG這次能不能精准料中消費者心理,搶先在智能家電卡好位子,未來兩年是最關鍵的時刻。(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