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能源地圖】英國:海上風力發電全球第一,化石燃料轉向減少

2013年01月10日10:1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英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北海正式進行石油生產,成為發達國家中少有的能源純出口國。不過,最近其石油產量顯著減少,2009年的產量僅為6800萬噸,跌落到1999年產量峰值的50%,正逐漸變為純進口國。

與石油同樣,天然氣的產量也曾一度增多,進入90年代之后,以發電領域為中心,用天然氣取代煤炭取得了進展。不過天然氣產量最近也在迅速下滑,2009年的產量減少到了峰值產量的55%。目前正通過在全國各地建設液化天然氣接收基地等,迅速推進進口基礎設施的建設。

大力發展海上風力發電

雖然用天然氣代替煤炭,能夠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但英國政府意圖今后也要引導全球的氣候變化政策。提出了到2050年之前,使溫室氣體比1990年削減80%的遠大目標。

如果可再生能源得到普及,便能夠解決能源政策上的兩大課題,即削減溫室氣體和維持能源自給率。從2002年起,開始作為義務強制使用可再生能源,並實行綠色証書制度。但即便如此,2009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佔的比例卻僅為3.1%。可以說,與德國和北歐各國相比,英國起步較晚。

2011年9月,全球最大的海上風力發電設備在英格蘭東南部海域建成完工。該設備由大型電力公司Vattenfall公司從2008年起開始建設,設置100座3000千瓦的風車,預定提供相當於20萬戶家庭耗電量的電力。

實際上,英國是全球最大採用海上風力發電的國家,2009年年底的發電規模達到了88萬千瓦(風力總發電規模為405萬千瓦)。繼Vattenfall的計劃之后,還在推進幾個從幾十萬千瓦到100萬千瓦不等的大型海上風場項目。

如果這些項目進展順利,英國將領導全球海上風力發電市場。關於海上風力發電,與石油開發礦區同樣,國家在適宜地區實施區劃招標,目前已經有多家企業取得了建設預定地。

作為2020年之前可利用現有技術實現海上風力發電的適宜地,英國政府已經指定可進行5000萬千瓦風力發電的適宜地。

另外,雖然推進力度不及海上風力發電,但英國也在大力發展陸地風力發電。據英國政府預測,2020年陸地風力發電規模將達到1300∼1400萬千瓦。

在風力發電領域,市場已擴大國家的企業一直在擴大生產規模。在丹麥、德國、美國及中國等市場已經擴大的國家,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保持著提高市場份額的趨勢。

英國雖然沒有在全球市場上份額較高的風力發電企業,但據預測在海上風力發電方面,具有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決定進軍英國市場。另外,從代替日益衰退的石油開發產業確保就業的角度出發,還對企業投資採取了扶持政策。

另外,作為新的可再生能源,英國政府目前還著眼於波力和潮力等海洋能源,積極推進各種各樣的技術開發,比如,直接將風車沉入海中的發電系統等。

潔淨煤和生物質

雖然煤炭發電的份額有所減少,但採用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的潔淨煤發電受到了很大期待。北海有些油田產量下滑,可以用做二氧化碳封存場所。另外,還出現了把現有天然氣管道用於二氧化碳運輸的設想。

目前,雖然大規模的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業務尚未實現,但出現了許多力爭獲得政府補助的項目。最近也在推進如下業務計劃,即煤層氣開發,或使煤炭在地下氣化,利用得到的煤氣發電。

另外還在積極推進生物質(生物資源)的利用。目前正以代替汽油為中心,把生物燃料用做汽車燃料,2009年的消費量換算成石油的話達到了98萬噸。不過,與相當普及的德國相比,僅為其3分之1左右。國產比例也比較低。

在發電領域,通過規定義務強制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氣(基本為垃圾填埋氣)發電取得了進展。2008年底,發電規模達到了100萬千瓦。另外,目前還在積極推進煤炭火力領域的生物質混燃、城市垃圾氣化發電業務,以及通過氣化制造合成燃料的計劃。

小規模設備的普及是一大課題

如上文所述,英國政府設定了到2050年之前使溫室氣體比1990年削減80%的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制定並完善了的法律和計劃。

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期待,在發電領域,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20年之前,將2009年僅為6.7%的可再生能源份額提高到30%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大規模的海上風力發電之外,還需要促進採用光伏發電等小規模能源。

雖然英國政府一直在以規定使用義務和綠色証書為中心,實施普及政策,但並沒有像德國和西班牙等那樣實現採用小型設備。為了解決這一課題,今年開始實施以5000千瓦以下的電源為對象的固定收購制度。

新制度的實施能否使光伏發電得以普及?這將受到很大關注。(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