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三菱汽車上市燃效提高22%的新款“歐藍德”

2012年12月25日13:5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三菱汽車公司近日上市全面改進后的SUV(多功能運動車)“歐藍德”(圖1)。產品線隻有2.4L發動機的四輪驅動車和2.0L發動機的兩輪驅動車,取消了2.0L排量的四輪驅動車。價格為242.7萬∼310萬日元。

圖1:時隔7年再次全面改進的新款“歐藍德”。燃效提高22%。

新車與先前上市的“MIRAGE”一樣,被定位為三菱汽車的全球戰略車。已於2012年7月在俄羅斯、9月在歐洲上市。俄羅斯市場的訂單量在9月底時即已超過1萬輛,勢頭良好。

JC08模式燃效,兩驅車為15.2km/L,四驅車為14.4km/L。此燃效值據三菱汽車截至2012年10月的調查,是7座SUV的2.0L/2.4L級別中最高水平。比上代車型大幅提高約22%(四驅/2.4L車型)。

發動機汲取了2011年亮相的“RVR”及“Galant Fortis”使用的1.8L發動機的風格(圖2)。雖系SOHC(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但其吸氣側氣門提升量、氣門打開時間、氣門開閉時序可用一個動作連續可變的機構等完成,確保了與上一代的DOHC(雙頂置凸輪軸)發動機車型幾乎相同的性能,並提高了燃效。

圖2:發動機為SOHC機型,配備了怠速停止機構。

汲取了“RVR”、“Galant Fortis”使用的1.8L發動機的風格。

共減輕100∼110kg

並且,車身重量減輕也為提高燃效做出了貢獻。以同級別車型來比較,其比上一代減輕100∼110kg。

實現輕量化不僅依靠技術,還包括各種“精簡”。起到大作用的是將音響裝置剔出了標配之外。音響設備有9個揚聲器及相應的功放,因此重量高達40kg左右。

另外還大幅減輕了第二排座椅重量。上一代車型配備“一觸式折疊機構”,隻需按一下開關,靠背就會向前倒下,接著整個座椅會向前折疊。而此次改為,首先將座面提起向前折疊,然后再將靠背放倒在空出來的空間裡(圖3)。上代車型的座椅在折疊時,施加於靠背的負荷會先傳遞給座面,然后由整個座椅來承受,而新型座椅靠背的負荷可以不經由座面直接傳遞給地板,因此座面不用再承受多余的應力,所以可做得更輕。

圖3:隻折疊第二排座椅的座面時,接著會放倒靠背。

上代車型的尾廂門分成了上下兩部分。將下側的門板打開放平后,上面可承受200kg靜負荷,因此門板以及支撐負荷的車身很結實,因而較重。而新車型的尾廂門改為了隻能整體向上打開的普通設計(圖4)。

圖4:尾廂門

上一代車型為上下分別打開,而新車型改為了隻能整體向上打開的普通設計。

以前車身外板使用的是厚度為0.65mm和0.7mm的鋼板,而此次全部改為了0.6mm的鋼板。雖然這一厚度讓人擔心張力剛性會變弱,但此次通過在改進車身形狀,加大膨出,減少了平坦的部分,從而確保了張力剛性(圖5)。另外還擴大了高張力鋼板的使用范圍。門檻梁和A柱的上半部分使用980MPa級鋼板,A柱下半部分和B柱、地板的一部分使用590MPa級鋼板。(圖6)。 

后懸挂上,從輪轂向前伸出的拖曳臂由球墨鑄鐵產品改為板材產品(圖7)。車輪為鋁制產品。選用充分減掉多余部分的形狀,各輪均減輕0.6kg。

圖5:車身膨出變大。由於鋼板板厚減薄至0.6mm,因此需要提高張力剛性。
圖6:擴大了高張力鋼板的使用范圍。淺色為440MPa鋼板、深藍色為590MPa鋼板、紅色為980MPa鋼板。
圖7:后輪懸挂從輪轂向前伸出的拖曳臂改為板材產品。

此外,上代車型的車頂使用鋁合金板,而此次改為了鋼制產品,因此重量有所增加。若非如此,還能更輕一些。

安全裝備方面,在三菱車型中首次採用了集“碰撞傷害減輕制動系統(FCM:Forward CollisionMitigation system)”、“車道偏離警報系統(LDW:Lane Departure Warning)”、“雷達巡航控制系統(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於一體的“e-Assis”。

碰撞傷害減輕制動系統(FCM)以77GHz頻帶毫米波雷達識別前方車輛,當有碰撞危險時就會報警及自動制動。可避開與前方車輛發生相對速度30km/h以下的碰撞。使用德國大陸集團制造的毫米波雷達系統。車道偏離警報系統(LDW)用單眼攝像頭監視車輛前方的車道,當車輛有偏離車道的跡象時就會發出警報。該系統在車速達到65km/h以上就會起動。雷達巡航控制系統(ACC)與FCM利用同一個毫米波雷達識別前方車輛,自動追蹤前方車輛的減速、停車狀態。

e-Assist的價格為9.5萬日元。在使用毫米波雷達的產品中首次低於了10萬日元。(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