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蘋果的一個創意,如何讓全球瘋狂?

2013年01月08日10:32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四十四裡外的石獅寺,有四十四隻石獅子……”這是繞口令?是的,只是說出這段繞口令的不是人,而是Siri,iPhone最新操作系統iOS6裡的語音助理,突如其來的“表現”,逗得大人小孩笑成一堆。

關於產品,喬布斯一直會問兩個問題,第一,如何提供更好的使用者經驗,第二,如何讓消費者有愉快的感覺。這兩個問題沒得到滿意的答案,喬布斯就不會放過自己。

蘋果從賣計算機,到變成賣使用者經驗、賣流行,是完全不同的定位,其它人不斷追問的是如何研發新技術、降低成本,喬布斯總是把成本放在最后面,沒有百分百滿意的產品,即使省下90%的成本,對他而言也沒有意義。

創新的兩難:越成功越怕冒險

喬布斯式的創新,能讓我們從中領悟些什麼?

德國紅點(Red Dot)設計獎總裁查克(Peter Zec)觀察,把阻礙公司創新的障礙,稱為“創造力的兩難”(Creativity Dilemma),“當公司越成功,就越怕冒風險,越難創新。”如何管理創新的風險,是最困難的挑戰。

喬布斯的做法,是先重新定義自己。在個人計算機市場,蘋果已無法打敗微軟。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郭瑞祥分析認為,蘋果必須找出計算機之外還沒被滿足的需求,才能塑造改變遊戲規則的破壞性創新。

創新的挑戰:點子變賺錢產品

蘋果的創新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把自己的定位從高科技公司,變成一家賣使用者經驗的公司﹔第二層,不但設計出好用的產品,還要找出商業模式,發展自己的平台﹔第三層,蘋果把自己的產品定位成一種生活形態,是一種流行,像路易威登和蒂凡尼一樣享有品牌溢價。

郭瑞祥長期研究創新,他分析,創新的目的就是獲利,要把點子變成錢,必須先把點子從創意變成實際的產品,“這叫創新,”有了產品不見得會獲利,還要思考如何建立商業模式,“這就是創業。”

創新的挑戰在於,前端吸取點子的范圍要廣,中間要有一個機制,像篩子一樣的去篩選,后面要有人用創業的方式去養大這個點子,要管理創新,既不是放牛吃草,也不能用監督式的硬逼。

怎麼篩選新點子?蘋果內部有一個神秘的流程,稱為蘋果新產品開發流程ANPP(Apple new product process)。

CEO扮演產品經理角色。喬布斯花最多時間做的,就是產品經理這件事。這個創新流程裡,最特別的是喬布斯從頭參與到尾,他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就是親自參與新點子的審查。

頂尖員工開機密動腦會議。喬布斯會把核心研發員工派到店面服務客戶,觀察消費者的反應,再把觀察結果帶回蘋果。他也會鼓勵內部員工提案,即使是一般員工,隻要提出讓喬布斯欣賞的想法,就可能獲邀參加“頂尖一百”的機密腦力激勵會議,在蘋果,這是無上的榮譽。這種混合高壓和鼓勵的“創造性沖突”,就是喬布斯吸收點子的秘方。

1700小時的討論,就做一件事——磨點子。以定期高階主管會議為例,每個星期一早上,喬布斯固定跟設計團隊還有高級主管開會,討論新產品的狀況,連續14年,一年51個周,每個星期他都和團隊至少磨兩個半小時。

CEO親自參與,好的想法才不會無疾而終。在會議裡,喬布斯會故意混搭不同背景的人,挑戰或大聲嘲笑他們的想法,直到一個真正好的點子被找到。也因為他的全程參與,蘋果才能從產品到商業模式、通路策略,一路貫穿到底。

創新的學習:找到最瘋狂的人

我們能跟蘋果學什麼?

查克認為,“廠商不應該注意蘋果,如果你希望自己像蘋果,你就不會創新,你應該聚焦在自己的目標上”。

創新從何開始?查克認為,要擁抱全世界最“潮”(Hippest)的一群人,到最瘋狂的城市,“去酒吧,看他們做什麼、聽什麼音樂、穿什麼衣服、流行什麼?”這些人將會形塑未來的文化。

象是“奢華”的概念,就早已改變,以前諾基亞試圖把手機定位成奢華、流行的產品,諾基亞定位奢華的方式,是用鈦打造手機,卻沒想到誰需要一台鈦打造的手機?

“現在,把‘時間還給你’的服務,才是真正的奢華。”查克觀察,現在人越來越忙,擁有完整的時間,才是稀有的奢侈品,“這就是為什麼,在Spa裡,無所事事變成高檔、精致的服務,因為那樣的經驗是稀有的。”他分析,iPhone的成功,也就是因為切入了方便的需求,讓產品成為新生活方式的代表。

查克認為,要找到創意,就要找到全世界最瘋狂的一群人,這群人可能在北京的工廠,可能在東京街頭,或洛杉磯,“離開這群人,你很難有大創意。”

“廠商應該學著觀察,社會上最‘潮’的文化現象與趨勢。”查克建議,“你不可能坐在辦公室裡想出真正的創新,現在缺的是應用,創新隻會從觀察人的行為而來,”了解人的行為,才是蘋果創新的真正根本,也是最難的一堂課。(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