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9日10:49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2013年1月4日,三星、LG、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6家液晶面板企業因反壟斷法禁止的價格卡特爾行為,收到中國發改委開出的3.53億元人民幣罰單。這也是繼美國和歐盟之后,6家企業因類似原因而遭受的第三次處罰。
價格卡特爾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以合同、協議等方式共同商定商品或服務價格,以限制市場競爭,牟取超額利潤進行的聯合。
表面看,壟斷是某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壟斷。本質上,壟斷是對核心技術的壟斷。在高科技產業,出現重大技術創新時,企業為了維持或增強其市場份額及利潤,就可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通過制定價格、附加交易條件、設置技術標准、選擇交易對象等,對該技術進行壟斷,侵犯其他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對於本案,上述6家企業在2001∼2006年先后召開53次“晶體會議”,協商液晶面板價格或交換市場信息,操縱中國市場價格(2001∼2006年,面板成本約佔彩電生產成本的80%),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6家企業被責令退還中國彩電企業多付價款1.72億元,沒收3675萬元,罰款1.44億元,其中因自首及配合調查態度不同,三星被罰1.01億元,LG1.18億元,奇美9441萬元,友達2189萬元,中華映管1620萬元,瀚宇彩晶24萬元。
中國對6家企業的3.53億元處罰額比美國和歐盟的低了數十倍。對此,發改委反壟斷局的解釋是,雖然上述價格違法行為是價格壟斷,但因2001∼2006年中國並沒有《反壟斷法》(該法2008年8月1日起實施,不能溯及既往),因此隻能按照《價格法》對其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而歐盟、美國的處罰依據的是反托拉斯和公平競爭相關法案,金額確實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退還受損企業的1.72億元價款,剩余1.8075億元的罰沒款將上繳中央財政。3.53億元懲罰金額中並沒有包括對消費者的補償。
筆者不禁要問,因價格壟斷而受害的那些消費者的利益誰來保護呢?實際上,當時本土彩電企業接受高價面板是出於爭奪國內市場份額及利潤的目的,且其支付的大部分高昂成本已由消費者買單了,現在彩電企業可以拿回1.72億元多付價款,那麼1.8075億元的罰沒款為什麼不能補償給利益受損的消費者呢?6家受罰企業對內銷電視的面板無償保修服務期由18個月延長到36個月,也只是對今后的承諾,之前消費者的損失也應補償才對。雖然此事時過較長,但也應本著能補多少就補多少的原則,盡可能減少消費者的損失。
美國政府在反壟斷案件中對普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值得中國借鑒。2011年底,三星、夏普、奇美光電、中華映管、瀚宇彩晶、愛普生、日立和東芝等面板廠商因1999∼2006年操縱面板價格,被美國司法部罰款3.88億美元,賠償額5.386億美元,其中5.01億美元支付給消費者,3700萬美元賠償政府及其它公共團體。
另外,本次是對2001到2006年壟斷行為的調查和處罰,發改委隻憑受罰企業“2006年之后沒再有此類行為”的一面之詞就輕信了嗎?2006∼2009年面板黃金期的情況怎樣呢?6家企業主動放棄價格壟斷了嗎?國內彩電企業為什麼不能出來作証呢?是因為不敢得罪那些面板供應商,還是有其他難言之隱呢?這又如何取信中國的消費者呢?
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國際市場的壟斷行為肯定會滲透到中國並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因此,反壟斷行為將成為一種常態。如今后再出現價格壟斷行為,中國可依《反壟斷法》進行嚴懲,那時的罰金恐怕要比本案高出數量級了。從積極意義看,本次液晶面板廠商的處罰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且具有警示作用,應該說是中國反壟斷過程的一座裡程碑。
不過,中國《反壟斷法》能否對中企、外企、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對國內一些既得利益集團張開“虎口”?下一個受罰者又會是誰呢?來自電信業?“幾桶油”?地產商?不得而知。(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