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驅霾行動 油企莫以國標推卸責任--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人民財評

人民網“十問霧霾”系列篇之七

人民財評:驅霾行動 油企莫以國標推卸責任

譚樹森

2013年02月01日14:58        手機看新聞

 冷風過境,霧霾終於散去。如果有關部門和企業推諉扯皮,遲遲拿不出實際行動,歷史罕見的霧霾天氣恐怕還會再次出現。石油煉化企業就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1月31日,中石化負責人表示,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但這並非因油企質量不達標,而是我國標准不夠,隻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歐Ⅴ,但全國普遍為150ppm的歐Ⅲ,標准不提高,設備改造就上不去。

成品油標准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灰霾為何揮之不去。標准由誰制定呢?資料顯示,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負責石油產品和潤滑劑及石油產品靜態計量和輕烴計量、潤滑油換油指標等領域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的制修訂工作。分析指出,該委員會人員構成中,90%來自石化系統,僅4.5%的委員來自環保系統,主任委員來自中石化,且秘書處設在中石化。那麼,國家標准的制定是否囿於行業利益而遲遲得不到提高?

為什麼北京能夠推行含硫量低的汽柴油,而全國其他地方依舊停留於低標准?正如有評論指出,油品可以“特用”,空氣卻無法“隔離”。彌漫大半個中國的嚴重霧霾說明,隻有全國一盤棋,聯防聯治,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

即使按照較低的油品標准,也時常出現不達標的情況。2012年9月10日,湖南省工商局公布了全省成品油的抽檢結果,合格率僅48.8%,其中柴油的不合格率達到62.4%,主要是辛烷值、硫、甲醇、苯、洗膠質等存在問題。這些劣質成品油不僅腐蝕汽車設備,而且排放物更加復雜,污染更大。2010年,中石化一批不合格93號汽油流向河南安陽、新鄉、焦作等地,引發車主不滿。

我國正快速步入汽車社會,尾氣排放是霾的重要成因之一。降低尾氣污染,一方面有賴於汽車生產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油品生產企業技術和設備升級必不可少。技術和設備設計需要資金投入,習慣於壟斷獲利的油品生產企業可能不會主動來做。但是,在1月份的霧霾危機之后,如果油品企業依然無所作為,就隻有挨板子的份了。

優質優價,低質低價,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則。1998年以后,隨著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不斷調整,國內油價逐步跟國際接軌。但是,與消費者利益息息相關的油品質量卻一直落后於國際標准。在反思霧霾危機的時候,這一問題凸顯出來。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讓價格接軌了而油品質量長期被忽視?

霧霾危機面前如何轉危為機,油品生產企業需要實際行動。這種行動需要向內部挖潛,而不是動輒向消費者伸手要錢。

往日財評:

人民財評:“浪費是極大犯罪”為何難以治罪?

人民網“十問霧霾”系列篇:

 

(責任編輯:譚樹森、王靜)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