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隻能是“空城”--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新聞>>宏觀

人大代表: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隻能是“空城”

高文 曹茸

2013年03月11日10:37    來源:農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人大代表: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隻能是“空城”

  制圖:劉念

  城鎮化離不開產業支撐

  “開發區就在家門口,上班坐十幾分鐘的公交車。一月能掙2000多塊錢呢!”在安徽省淮北市鳳凰山食品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上班的萬慶敏臉上洋溢著喜悅。他住在鳳凰新城,這是淮北市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規劃建設的5萬人規模的農民居住集中區。住進城裡,生活來源怎麼解決?很多人曾經不無憂慮。

  有了產業才有就業,“樂業”才能“安居”。淮北市緊扣產業轉型契機,建成了以食品工業為主的鳳凰山經濟開發區、以機械制造為主的杜集經濟開發區等,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收入也有大幅提高。作為產業轉型的亮點之一,該市相繼建成鳳凰山、寶迪、百善、口子四大食品工業園,引進寶迪、神華、魯王、六和、雨潤等食品龍頭企業。去年,食品工業產值實現216億多元,比上年增長了30%以上。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吸納了一大批被征地農民進廠務工,實現了由農民向工人的轉變。

  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隻能是“空城”

  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城鎮化的一個過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過50%。但過去的城鎮化,確實存在“規模式擴張”現象,既沒包含人的城鎮化的應有內涵,也沒有考慮到合適的產業支撐。

  這樣的城鎮化,顯然不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鎮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前不久考察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在談到推進城鎮化時指出,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是句空話。”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質朴的語言表明了他的看法。

  “城鎮化須有產業支撐,不能簡單造城,要將城鎮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說。他認為,沒有產業支撐簡單造城,很可能引發亂上項目、浪費土地、勞民傷財,城鎮化最后空心化,出現所謂的“空城”“鬼城”現象。一個地區城鎮化推進的速度,必須與其工業化的進程相適應,與其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匹配,這樣才能防止出現就業不足、兩極分化嚴重、出現所謂“貧民窟”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朝陽市委書記王明玉認為,推進城鎮化建設離不開產業支撐,建議加大城鎮產業發展支持力度,擴大就業,帶動創業,更好地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他說:“沒有產業的城鎮化就沒有靈魂,很多城鎮都是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全國人大代表、輔仁藥業集團董事長朱文臣表示,新型城鎮化需要以合理的產業布局作為支持。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完善城市功能,要有產業支撐,有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大城市以提升功能為主,中小城市發揮比較優勢,小城鎮要發揮與農村和中等城市的紐帶作用,發展農村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產業配套理念要融入城鎮化設計

  城鎮化是一個大戰略,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其頂層設計必須融入產業配套理念。

  在強調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之外,還要強調不斷強化產業支撐,要和資源、環境相適應,要合理利用好土地。另外,在城鎮化形態上,不同規模和層次的城鎮發展要相互協調。

  “發展產業、集聚人氣、繁榮市場是城鎮發展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黑河市市長張恩亮說。新型城鎮關鍵在於一個“新”字。新型城鎮化的“新”應該在建設觀念、產業支撐、人居環境、體制改革等諸多方面都體現出來,真正使我們的新型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生活和工作之所。他介紹說,黑河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就注重工業帶動型、商貿流通型、旅游發展型、對俄出口型、城郊服務型等特色城鎮經濟培育,積極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優勢產業發展。

  “未來新型城鎮化的產業布局,應依地域不同而有所側重。”全國人大代表、神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彥群認為,目前,我國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絕大多數是向大城市轉移,但現在一些大城市的承載能力,包括道路交通、住房、就業服務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應根據現有情況,把農民進城和職業工人就業結合起來,引導大家奔向不同層次的城鎮,讓不同層次的城鎮接納更多的農村人口,並做到能長時間在那裡就業、工作、生活,使之成為具有一定保障能力的城鎮。因此政府應該在城鎮化規劃方面多做些具體工作。比如,多少人口算是城鎮?城鎮需要劃分幾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城鎮能容納多少人就業?需要多少財政支持?有沒有足夠的企業、能不能夠養活這些人?

  朱文臣認為,新型城鎮化應該體現大、中、小城市與農村的協同效應,不同規模的城鎮發揮不同的功能,避免大型城市過度擴張,同時在中小城鎮合理配置一些優質資源。“如果企業都向大中城市集中,城鎮就失去了產業支撐,哪裡來的城鎮化?”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鳳城市大梨樹村黨委副書記毛豐美說:“在推進城鎮化時,應注重城鎮產業經濟的培育,重視二、三產業的轉型升級。逐步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以及農村形成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功能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從而實現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互動。”

  從“候鳥式”遷徙轉向家門口就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打造高質量的新型城鎮化,推進產城融合,將城鎮化作為拓展農民就業的重要空間。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

  “社科院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化率約為52.6%,工業化率為47%,而國際上發達國家城鎮化率約是工業化率的2至3倍,我國的城鎮化嚴重滯后於工業化,就近就業率低﹔我國‘漂’在城鎮的農民工中70%以上希望在家鄉周邊就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以往產業都是城鎮化的‘配角’,產業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割裂,新型城鎮化旨在實現人們在家門口就業、‘高也成低也就’的願望。”

  朱文臣認為,中部城鎮化的問題是產業聚集不足。要有第二產業,第二產業興盛,才能攏得住人,有了人就有了城和鎮,才能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中西部地區最可寶貴的資源之一是那些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工作的農民工,他們是成熟的產業工人。按照產業遞度轉移規律,把該調回來的人盡早調回來是恰當的。

  怎樣培養新興產業,使產業發展與城鎮化相協調?對於那些沒積累、沒資源、沒區位優勢的普通村如何走城鎮化之路?付華廷認為,產業的選擇很關鍵。城鎮化不是一口吃成胖子,要一步步慢慢來。興十四村的城鎮化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泥草房、土坯房、磚瓦房、公寓樓到別墅,與之相適應的是全村由單純種糧,到開辦小豆腐坊、罐頭廠,再到奶粉廠、玉米加工廠,直至走出組建生物制藥、農產品精深加工、國際貿易為一體的大型企業產業化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西城街道西安村黨委書記章聯生認為,要一手抓產業,一手抓城鎮化,沒有產業就沒有經濟,就不可能推進城鄉一體化。凡是發展了產業的地方,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就推進得快。山區致富靠山頭、平原致富靠田頭、沿海致富靠灘頭、城區致富靠街頭。西安村從鄉鎮變為街道,主要靠的就是辦市場、發展街頭經濟,方便了百姓,解決了就業,增加了收入。 

(責任編輯:孫博洋、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