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3月14日電(記者王若宇)2012年初,蘋果CEO蒂姆.庫克造訪中國。在北京三裡屯的Apple Store,他瞥了一眼消費者手中的iphone 4S。庫克想知道,中國用戶拿著iphone在干什麼?他們對哪些應用感興趣?而收集這些資料,正是遠在美國的蘋果服務器分分秒秒都在進行的事情。
蘋果App Store裡有一項名為“Genius”的功能:無論何時,它都能精准地向不同用戶推送他們感興趣的軟件。易觀國際估算,年內國內App Store賬戶數量將達到5000萬個(境外機構在2011年估算為2200萬個左右)。“Genius”之所以能越洋“猜到”國內5000萬名消費者的心思,在技術層面正是依靠對用戶數據和行為的收集分析。
蘋果:跨越國境的大數據寡頭
2011年,兩位美國技術人員發現,iphone會在隱蔽的情況下,持續收集用戶位置信息並且保存。《華爾街日報》調查后發現,即便用戶關閉手機的定位功能,也不能阻止這種情況發生。
事件曝光后,美國、歐洲、韓國相繼有iphone用戶對蘋果公司提起訴訟。其中,韓國用戶率先獲得蘋果的賠償。
“除了地理位置,通過App Store和其他途徑,蘋果還掌握了用戶年齡、地址、信用卡、行為規律、消費傾向等許多信息,這些信息的商業價值巨大”,安全分析師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訴記者:多數用戶在使用手機應用商店服務時,都會“同意”所謂的隱私協定﹔但他們並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或者,這些應用商店和軟件開發者會利用這些資料,去做用戶完全不知道的事情。
大數據,是當前IT界炙手可熱的話題。通過對海量互聯網用戶的行為規律收集,廣告主能夠精准定位客戶,以最高效率進行營銷。在艾瑞咨詢舉辦的某論壇上,就有業內高管透露:“用這種方式,我們幫助一家汽車廠商掌握了目標區域內擁有奧迪5年以上車主的信息”。
無論用何種方式登陸互聯網,大公司都知道你是誰、來自哪裡、收入高低、品牌喜好,甚至一周內的消費計劃。而孤立的用戶永遠不會想到,這些信息,就是通過iphone的一次不經意下載、搜索、導航、點評被掌握的。
易觀分析師王珺表示,安卓採取開放模式,而蘋果相對封閉,“這意味著蘋果的管控力更強”。
安卓在安全問題上備受指責。但由於商業模式的差異,安卓設備在國內並不會綁定信用卡信息。此外,安卓的開放特性,使得程序員了解每個應用究竟在干什麼事情(無論是好是壞)﹔各個環節相對而言沒有秘密。但蘋果恰恰與之相反:“一切都悄無聲息,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蘋果掌握著一切”,業內人士表示。
“這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倪光南院士說。
![]() |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