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成香港限購令大贏家 國外賣65元國內180元--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洋奶粉成香港限購令大贏家 國外賣65元國內180元

2013年03月17日09:20    來源:中國經營報    手機看新聞

  香港政府出台的奶粉限購令在內地引發了一波奶粉荒,也讓消費者對奶粉安全的焦慮情緒進一步發酵。

  “現在基本沒法做奶粉(港版)生意了。”林先生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林先生是拿著香港身份証的深圳人,做了十幾年的奶粉(港版)水貨生意。3月1日,香港政府出台奶粉限購令,規定離境人士所攜帶出境的奶粉每人不得超過兩罐,違者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這讓內地港版水貨奶粉的貨源嚴重受限。

  事實上,香港出台奶粉限購令並不意外。此前,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等國家的賣場也推出過限購措施。這背后是基於對安全奶粉的焦慮,不少消費者熱衷於購買國外當地的奶粉,也催生了大批奶粉代購商。

  不過限購令讓海外代購渠道受挫。業內預測,不少消費者會轉向國內市場的奶粉,但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國內市場的洋品牌。

  限購令引發奶粉荒

  目前國內代購的海外奶粉大部分是先運到香港中轉,然后通過深圳的海關及運輸公司進入內地。

  香港奶粉限購令在一定范圍內引起了不小的奶粉荒。

  據記者了解,港版奶粉進入國內市場跟其他水貨類似,水貨商在香港向當地奶粉供應商集中採購,然后讓人在地鐵沿線分貨,在深圳羅湖過境,最后在深圳的接貨人把所有產品包裝整合。而每人隻能帶兩罐奶粉的限購令讓港版奶粉的過關成本大大提高,而且數量受限。

  目前,國內專賣店、淘寶代購網店的港版奶粉每罐價格平均上漲了30元左右,部分品牌甚至上漲了60元,還有不少網店暫停了港版奶粉的代購。“現在基本沒法做奶粉(港版)生意。”林先生說。很多代購商停掉了奶粉代購業務,加大了嬰幼兒用品業務。

  事實上,現在經營困難的不單是港版奶粉代購商,備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新西蘭、荷蘭、英國以及德國等地奶粉的代購生意也很難做。去年以來,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相繼推出針對“水客”的限購令,如去年9月,新西蘭部分超市貼出中文標注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購兩罐”的限購令,今年1月份,德國的大型超市“DM”對當地的嬰兒奶粉品牌特福芬、喜寶等進行限購,每人限購4盒。“我跑了3個超市隻買到1罐奶粉,很多超市的奶粉貨架是空的。”近日一位在德國出差的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德國一部分超市對奶粉實施限購措施以保証正常銷售,部分沒有限購的超市被買斷貨。顯然,這限制了從海外終端市場獲取貨源的小代購商生意。

  而直接向海外當地奶粉渠道商拿貨的奶粉代購商生意也受到限制。一位曾從事新西蘭奶粉代購生意的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向新西蘭當地奶粉渠道商拿貨必須要有奶粉出口証書,而這個証書非常難拿,包括首先要在新西蘭當地成立公司,然后要有自己的倉庫,而奶粉倉庫對通風、溫度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成立公司、投資倉庫等投入很大,而且走正規渠道要交納高額的稅收,再加上現在國內的奶粉代購業務競爭已經很厲害,每罐新西蘭的水貨奶粉隻賺二三十元,所以我還是放棄了這塊業務。”在去年上半年,她生意好的時候每個月能賣掉3000罐奶粉,但即使這麼大的銷量也讓她在當地政府給出的門檻前止步了。

  還有,目前國內代購的海外奶粉大部分是先運到香港中轉,然后通過深圳的海關及運輸公司進入內地,基本上沒有什麼關稅,因為香港是一個零關稅的自由貿易港口。而香港限購令讓海外代購奶粉的通關費用,主要是運力成本也隨之上漲,所以目前海外代購奶粉的價格也是一片漲聲。

  安全奶粉的焦慮

  外資奶粉的渠道下沉很厲害,三四級市場也已經是外資奶粉主導。

  我國消費者全球找奶的背后是基於對安全奶粉的焦慮。

  “2008年是一個分水嶺,之前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還是國產奶粉為主,但之后外資奶粉的市場份額每年大幅上升,目前傳統的四大外資品牌(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已經佔了70%~80%的市場,而且現在外資奶粉的渠道下沉很厲害,三四級市場也已經是外資奶粉主導。”一位內資奶粉品牌的區域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但是面對國內超市裡原裝進口或奶源進口、國內分裝的外資品牌奶粉,國內消費者為什麼還熱衷於購買港版或海外當地市場的奶粉呢?“港版奶粉與內地奶粉不同,香港沒有奶粉生產企業或者奶粉分包企業,所以香港奶粉從奶源到生產都是在國外﹔而且香港市場上銷售的奶粉執行的是歐盟乳制品檢測標准,非常嚴格,與此同時,香港奶粉的配方都是跟隨歐盟,如歐洲市場的雅培轉了新配方,香港市場上的產品肯定也會轉。”林先生表示,而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奶粉執行的是內地的檢測標准,而且部分指標被業界質疑偏低。

  “所有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都是按照中國市場的標准來組織生產的。”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這背后是產品標准涉及成本問題,由於我國奶粉標准裡對某些指標的要求比香港及歐美市場執行的標准低或者是沒有硬性要求,外資品牌出於成本的考慮會按照中國的標准來提供產品。也就是說,即使國內超市裡標明是原裝進口的奶粉,基本上也是按照中國市場的標准來生產的。還有很多外資品牌採取的是奶源進口、國內分裝的方式,而這些奶粉的國內工廠基本上都會參照國內標准。

  近年來國內涌現了大量標榜自己是進口奶粉的品牌,讓消費者很難分辨。王丁棉告訴記者,這些所謂的進口奶粉品牌在國外市場並沒有銷售,只是一些中國人在海外注冊一個商標,然后利用當地一些奶粉生產廠家代工生產,再專銷國內,而目前國內上百個進口奶粉品牌中有近70%是這種操作模式。所以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港版奶粉或海外當地市場的奶粉。

  洋品牌成最大受益者

  某奶粉品牌在當地市場售價是8歐元(約65元人民幣),國內價格在180元人民幣左右。

  在限購令讓海外代購渠道受挫的情況下,很多消費者必然會轉向國內市場的奶粉,但業內人士預測,受益最大的還是國內市場的洋品牌。

  “限購令打擊了代購渠道,對國內奶粉市場是利好,但是這部分消費者還是不會選擇國內品牌,而外資品牌的銷量會放大。”上述某內資奶粉品牌的區域銷售經理表示。

  而在香港出台限購令的同時,部分外資奶粉品牌和國內零售商聯手出招吸引回流國內的消費力。就在香港限購令實施的同一天,天貓[微博]宣布將聯合達能和雀巢,啟動雙方旗下6大品牌在天貓上提供海外原產地直供銷售。同時天貓方面還表示將更多嘗試C2B預售方式來銷售,即消費者下訂單后,品牌商從境外的原產地直接供貨,送到海關清關,最后通過快遞送到消費者手裡。

  據了解,自香港限購令出台后,1號店、京東商城、易迅網等網購平台的進口奶粉銷量都出現大幅上升,而這些渠道的產品價格相對線下實體店便宜15%~20%。

  一位德國某知名嬰幼兒奶粉品牌的國內總代理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罐洋奶粉進入中國的成本包括10%關稅、10%的海關費用(包括質檢等)、17%增值稅,然后國內總代理商要留10%利潤費用空間,經銷商20%~30%空間,而進入超市等渠道費用在10%~20%,所以一罐洋奶粉在國內終端市場的價格基本是國外的兩倍甚至更高。”如德國某奶粉品牌在當地市場售價是8歐元(約65元人民幣),到了國內市場價格至少在180元人民幣左右。

  因此,在進口奶粉傳統渠道費用高企的情況下,具有縮短供應鏈、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優勢的電商渠道乘機搶入這個市場,與外資奶粉品牌聯手搶佔網上代購市場,從而擴大市場份額。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