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黑作坊”存三難
東莞二區檢檢察官在辦理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過程中發現,目前打擊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存在三難:線索發現難、証據搜集難、完全根除難。
東莞二區檢檢察長李勇告訴記者,由於“黑作坊”沒有生產經營許可,常隱匿於一些偏遠路段、城鄉接合部、區域交界地的出租屋閉門作業,各自獨立,分散度高,難以被發現。由於食品質量鑒定專業化程度高,普通民眾隻有在食品危害到身體健康時才會報案,難以提供線索。在上述14宗案件中,有13宗是相關部門在日常執法和專項檢查中發現的案件線索。
“地下‘黑作坊’生產銷售往往無單據、無記錄、無大量存貨,通常難以確定銷售數額。同時,‘黑作坊’整個產銷鏈涉及到來料、加工、分銷、運輸、零售等多個環節,數量大,涉及地域廣,取証難度大。特別是銷售對象中的散戶,人數眾多,流動性較大,銷售行為持續時間較長,准確查証犯罪數額具有較大難度。”李勇說。
另據介紹,由於“黑作坊”整個產銷鏈涉及了不同的監管部門和不同的行政區域,在多部門、多地域聯合打擊上造成了一定的難度。而且“黑作坊”場所簡陋,設備設施簡單,多聘請“農民工”加工,執法部門對其查處時,真正的雇主易逃匿,難以抓獲歸案,容易死灰復燃。如在上述案件中,雇主逃匿案件8件,佔57.1%。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在打擊地下食品‘黑作坊’的同時,還應該建立防范和引導的長效機制。”東莞二區檢提出四項建議:建立小作坊集中加工場,引導地下小作坊走上地面,適當調整准入門檻,促使有條件的“黑作坊”由非法經營轉化為合法經營,遏制無証照經營戶數的增長﹔建立食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將食品安全納入對社區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強化社區屬地管理職責,確保屬地管理到位。在上述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強化出租屋管理,把好租賃關,動員群眾自覺抵制“黑作坊”,從源頭上制止無証照生產食品行為。同時,加強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積極構建“政府牽頭,部門擔責、齊抓共管”的整治機制,在明確相關部門責任的同時,建立職能部門與公安、出租屋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案件轉辦和聯合執法機制,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監管網絡。(見習記者章寧旦 記者鄧新建 通訊員劉適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