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人口結構,積極應對並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問題的焦點。
4月25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表示,國家將穩慎地研究是否調整退休年齡問題。
尹成基強調,推遲退休年齡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政策,要根據我們國家人口結構變化、就業的狀況和社會保障制度發展來制定確切方案。
“我們也在密切關注社會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和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的反應,我們將在綜合分析幾個方面因素的基礎上研究這個問題,要穩慎地對這項政策是否作出調整進行研究。”尹成基稱。
老齡化步伐加快
退休年齡的調整,與中國人口老齡化息息相關。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末,中國15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的69.2%,比上一年下降0.6%。與此同時,60周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這是長時期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首次出現下降。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4億人左右,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將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戴相龍也指出,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已經是事實。“老年人口到本世紀50年代可能超過總人口的30%,而勞動力數量開始減少,進入人口紅利的‘末端’。”
戴相龍認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加大了養老金缺口。我國現在保險業資產超過6萬億元,而養老相關部分隻有約1萬億元,城鄉居民的儲蓄總額約為40萬億元,“好像能夠養老,但錢在富人手裡多,而且保值增值很困難”。
多位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人口紅利”對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一直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今人口紅利進入了“末端”時期,雖然短期內對就業和經濟的影響不大.,但對中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加重就業壓力
睿信致成管理咨詢合伙人王丹青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提出調整退休年齡的問題,一方面是考慮到某些特殊行業從業人員流失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為了緩解養老金的虧空。“養老金缺口對於國家財政來說,是個極大負擔。”
“個人認為,我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不是國家延遲退休年齡就能解決的。”某大學教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我國有13億人口,在這個龐大的基數下,我國每年離退休人員最少在600萬人左右。
“如果延遲退休,就會佔用了至少600萬適齡就業人口的就業崗位。這會讓我國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該教授強調。雖然國家如今提倡依靠創業解決就業問題,但是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若實施,必然會對就業造成一定的壓力。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我國經濟正處於減速下行中。多家研究機構估算,GDP每下降1個百分點,減少就業大約在100萬人口,然而我國經濟增速已經從10%左右下降到7%左右,意味著每年將減少就業300萬人左右。一邊是經濟增速下滑,一邊是延遲退休,等於每年將吃掉900萬人口的就業崗位。
該教授還對記者指出,財政資金補充社會保障資金不足才是養老金缺口的關鍵。雖然我們的企業和就業者支付著全世界排名前列的社保繳費率,卻由於財政支出“不給力”,導致總體社會保障水平停滯不前,加大國有資產劃撥力度,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才是解決之道。
反對聲強烈
在關於調整退休年齡的問題上,《國際金融報》記者隨機調查后發現,表示反對的佔了多數。
在私企工作的陳先生今年42歲,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公務員、國企或事業單位的員工,年齡大了也一樣有班上。“我們這些在私企的打工仔,年齡超過40歲,就很難找工作了,到50歲就更不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我50歲到60歲的時候,很可能會成為無收入者。”
“我覺得國家現在要做的不是延遲退休年齡,而是先把養老雙軌制的問題解決了再說。”從事教育事業的李老師稱。
“客觀來說,國家不應該限定法定的退休年齡。各個家庭的生活狀態不同。有的老人喜歡在家帶孩子,有的老人願意工作。國家應該根據這樣的情況來調整。”在咨詢行業工作的王小姐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的父親就願意延遲退休,但是母親卻喜歡在家帶孩子。所以,國家對於退休年齡不應該‘一刀切’,而是在最低退休年齡的基礎上酌情調整。(記者 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