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劍指國內汽車行業
中國車價為何全球最貴
在對液晶面板、白酒、奶粉、黃金首飾等行業的巨頭開出罰單后,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又劍指被指責“車價全球最貴”的國內汽車行業。昨天,記者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証實,協會受發改委委托,正在調查汽車產業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調查范圍既包括進口汽車,也包括國產合資汽車,此外,除了車價,還包括4S店售后服務等。
收集國內外同車不同價情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進軍告訴記者,反壟斷調查的信息不應該由該協會發布,但該協會的確是在協助發改委做一些反壟斷方面的工作。他表示,消費者對新車價格尤其是進口車價格抱怨很多,但反壟斷調查會涉及更大范圍,除了進口車,還包括國產合資車價格問題、4S店售后服務等。
另據路透社昨日報道,早在去年,國家發改委就已開始調查汽車制造商是否為中國經銷商制定了最低零售價,而汽車流通協會正在收集各品牌汽車的售價數據向發改委報告。對此,汽車流通協會方面回應說,目前中國市場不僅進口車價格與海外銷售價格存在巨大鴻溝,合資生產的車型價格也明顯高於海外同品牌車型,協會正在對此展開研究,收集各品牌汽車海外以及國內市場的售價、利潤率、成本以及各國關稅水平等數據。
去年年底,在汽車流通協會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就明確表示,要加大對汽車產業反壟斷的力度,並確定了整車銷售價格、售后服務、拒絕交易三個反壟斷的重點。他透露,國家發改委將制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協商汽車價格變動幅度、折扣或者達成其他費用協議、協同行為。
不過,針對國內汽車行業牟取暴利的說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明確予以否認,認為是在“抹黑”汽車工業,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
昨天,汽車流通協會也一再強調,雖然媒體對部分進口車到中國價格翻倍,利潤過高現象提出質疑,但進口車定價高、利潤高並不代表壟斷。“追求高利潤是被允許的商業行為,並不違法。”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此次反壟斷調查主要還是針對車企是否涉及一些壟斷行為,例如是否要求經銷商制定最低零售價,是否禁止跨區域銷售等。
關稅、成本、流通導致價高
排量3.0T的新款奧迪Q7,在加拿大僅售7.8萬加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但在國內,號稱大幅優惠之后還比加拿大的售價貴了100萬元左右。
奧迪A6車型,在中國售價38.3萬元至74.26萬元,美國售價則折合人民幣25.82萬元至34.85萬元﹔至今仍在加價銷售的大眾途觀,在中國的售價是19.98萬元至31.58萬元,美國市場的售價則折合人民幣14.07萬元至22.35萬元。
“中國車價堪稱全球最貴。”汽車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其中有關稅的因素,也有生產成本的差異和汽車流通體系的原因。
對進口車而言,中外市場巨大的價格落差主要是關稅原因造成,25%的關稅、17%的增值稅以及依照排量征收的消費稅,使得進口車到岸后完稅價格翻倍成為普遍現象。但國產合資車型價格也偏高令消費者難以接受。
“中國人力成本比美國、歐洲低得多,合資廠商也不像自主品牌有巨大的研發投入,為何車價反比國外貴?”從海外歸來的黃先生認為,合資車企顯然不願放棄高利潤,有操控價格的嫌疑。
某車企高管則一肚子委屈。他告訴記者,汽車是典型的規模化生產行業,豐田汽車一年產量900多萬輛,是國內三大汽車巨頭生產規模的總和,攤薄到每輛汽車,生產成本能一樣?他認為,車價的簡單對比,不能成為判斷壟斷行為的依據。在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持續攀升的背景下,部分車企已經在偷偷降低配置水平甚至生產質量來比拼價格,這對消費者更不利。
“車價偏高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實施多年的汽車流通管理辦法有關系,獲得廠商授權才能銷售汽車,高成本高投入的4S店成為汽車銷售和服務的主渠道,這加大了車企的話語權和控制權,經銷商實際處於弱勢地位,不利於價格體系的靈活調整。”北辰亞運村車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汽車品牌銷售辦法或面臨調整
反壟斷調查,對於由整車制造商掌控話語權的中國汽車流通鏈條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此前,汽車流通協會已經多次建言,希望修改2005年開始實行的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
該辦法確立了“品牌授權經銷”原則,讓“被授權”的經銷商從一開始就處於廠家的附庸地位,因此被認為充分代表了生產企業的利益。最近幾年,汽車大賣場生存空間萎縮,進口車價居高不下,4S店大面積虧損等,都被認為是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的弊端顯現。
記者了解到,在當前4S店主導的汽車銷售格局中,廠家制定汽車零售最低限價,違規經銷商動輒被處罰的現象司空見慣,只是隨著競爭的加劇,一些銷售壓力大或渠道管理不力的廠家,會對經銷商私自降價或加價持默認態度。
除了限價銷售外,汽車廠家強推4S店形式、壟斷零配件配售、禁止經銷商跨區域銷售等行為,也涉嫌違背《反壟斷法》。對4S店銷售模式的反思,還可能改變目前一家經銷店隻能賣單一車型的狀況,如大眾4S店可能不用分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大眾,也不用再單分出斯柯達品牌專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