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街村被強征的土地已荒蕪兩年 本刊記者 王勇|攝
庄稼地裡的在建別墅 本刊記者 王勇|攝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勇●李姍姍|河南新鄉報道
7月25日,65歲的路建設(化名)站在自家田邊,心痛不已:“兩年多了,這麼好的地就這麼荒著,看著心裡堵得慌!”面對記者,剛從北京上訪回來的路建設疲憊不堪,“結果怎樣還不知道,不給我們個說法,肯定不行。”
和路建設一樣焦灼的,還有河南省新鄉市平原新區原武鎮更多的失地農民。
被強征土地一直荒蕪
路建設是平原新區原武鎮東街村村民,一家五口人,種了十幾畝地,兒子開了個小餐館,基本上吃喝不愁,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
2011年3月,原武鎮政府以建設“盛武北苑社區”為名,征用東街村100余畝耕地,共涉及9戶農民,其中,老路家的十幾畝地悉數被征。
“每畝地補27000元,說征就征!老少幾口人,就靠這十幾畝地過日子,一下子全征走了,也不管你的死活。”老路告訴記者,“鎮裡帶著人把地量完后,直接把錢打到我們的糧食直補卡上,根本不和你商量。”
據東街村村民介紹,當地政府曾針對他們出台了優惠政策。他們提供給記者的一份蓋有原武鎮政府公章的《盛武社區建設用地對失地戶的承諾及優惠條件》的文件稱:“征地后為失地農戶辦理低保和社保、免費對失地戶進行各種技能培訓、給失地農戶辦合作醫療、優先安排工作等”,“三年內,如若再征地,地價提高,即補差價。”
“到現在啥也沒兌現。”東街村村民告訴記者,現在,村裡新征的土地每畝補償款都4萬多元了,也沒給自己補差價。
令村民們更為憤怒的是,這100多畝耕地被征用至今,一直荒蕪著。老路等為此多次到國家信訪局、河南省信訪局反映情況。
平原新區管委會曾奉命調查此事。該管委會信訪辦負責調查此事的黃主任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個承諾書是一個副鎮長私自搞的,區領導研究了一下,說無效。”至於其他問題,黃主任拒絕回答。
憤而自殺的村民
2012年12月,原武鎮政府以上馬“鼎豐食品廠”項目為由,征用該鎮菜王村23戶村民40畝耕地,每畝地補償標准為31500元。
“鎮干部說地是國家的,同意不同意都得征,告狀沒用!”菜王村的王新安(化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沒看見征地批文、沒開村民大會,鎮政府就讓村民簽字領“征地補償款”。村民不同意,都沒簽字。
“2013年3月21日那天,鎮政府帶了30多個人,用挖掘機把長勢正好的麥田給毀了,還在地裡挖了很多溝,強行圈佔俺村的地。”菜王村多位村民向記者講述當天的情形,“有人擋他們,結果被抓走了好幾個。”
土地被強征后,該村村民多次到河南省國土部門、北京相關部門上訪,“一直沒有下文”。
目睹自家麥田被毀,3月24日,46歲的菜王村村民靳修峰寫下遺書,自殺於被毀麥田現場。
靳修峰在遺書中寫道:“國家實行最嚴厲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18億畝耕地生命線,政府領導置百姓生存權不顧,肆無忌憚地從農民手中強取豪奪良田。我們投訴無門,上訪不解決問題,走投無路,願用鮮血和生命維護國家和百姓利益,哪怕我的生命能使你們再把手伸向珍貴的耕地時有一絲覺醒,也是值得的。”
靳修峰,高中畢業,曾擔任村小學民辦教師十多年。“村小學合並后就回來種地,家裡就靠十幾畝地過活,爸爸特別愛惜地,俺家種的地在村裡都是數一數二的,爸爸還訂了很多農業類的報紙,不僅自己看,還讓村裡人看。”靳修峰的大女兒靳旺慧說。
在當地村民看來,靳修峰的死是被逼無奈,“他厚道,有文化,看不慣橫行霸道,上訪投訴都沒用,就走上了絕路。”
庄稼地裡的別墅
令當地村民們更為不滿的是,這些被強征的土地除了部分荒蕪外,另一部分則變成了“別墅群”。
2011年1月,香港上市公司恆大地產與新鄉市簽約,其旗下的“恆大金碧天下”別墅項目,據《中國經濟周刊》調查獲悉,總佔地面積約5000畝,一期佔地900畝,已開建雙拼別墅158棟316套,目前大多數已售完。
與恆大比鄰的是上海綠地集團開發的“綠地泰晤士新城”。該項目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約1329畝,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人民幣。首期佔地300畝,以低密度英倫式住宅為主,含有雙拼別墅、聯排別墅和花園洋房,別墅佔地5萬平方米。記者在施工現場發現,部分別墅已經封頂。
這兩個項目都位於原武鎮。
2003年開始,國土資源部已經叫停別墅類土地供應。至2012年,國土資源部先后9次重申禁止別墅類項目供地。恆大地產、綠地集團的土地、規劃及建設手續是如何取得的?對此,平原新區管委會土地儲備中心副主任高磊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該項目土地依“招拍挂”程序辦理。至於“別墅群”的建設及監管情況,高拒絕回答。
《中國經濟周刊》在恆大地產項目所在地——原武鎮楊庄村採訪中了解到,平原新區征用該村土地,2012年每畝耕地補償2.6萬元,2013年每畝耕地補償4.28萬元。“玉米就快熟了,地半夜給鏟平了。”楊庄村的吳大爺提起被征的地依然憤怒難平。
據平原新區管委會招商局相關人士透露,該地區工業用地起拍價為每畝18萬元,商住用地起拍價每畝高達100萬元。
《中國經濟周刊》就相關問題先后向平原新區管委會及宣傳部門傳真了採訪提綱,但均無回應。
“由於利益驅動,很多地方都把侵佔農民土地作為獲取利益和政績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一位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坦陳。據媒體報道,近20年來,農民被征地約1億畝,獲得的征地補償費與市場價的差價約為2萬億元。“要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財政’問題,應提高地方政府取得土地的門檻,同時對國有土地收益的分配制度也要進行創新。”上述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