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中石油反腐風暴:這是高層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的標志【2】

王山山

2013年09月10日07:59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石油反腐風暴

“央企領導離任審計”是蔣潔敏案的突破口

9月2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致電國資委採訪,一位部門負責人表示:“關於蔣潔敏的問題,我不能說。”

據了解,今年3月蔣潔敏任國資委主任之初,其職務安排就曾令國資系統感到意外。與蔣同時到任的搭檔是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張毅。但自2003年成立以來,除最初兩年實行李榮融為主任、李毅中為書記的“雙首長制”外,國資委主任、書記一直由同一人擔任。

蔣潔敏被調查的具體原因,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卸任中石油董事長后的央企領導離任審計,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石油集團員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按照制度規定,央企領導離任審計的內容通常是其任職期間的財務報表真實性、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發展能力等﹔審計周期一般3個月左右,而蔣潔敏的離任審計已經快半年了還沒結束。蔣的問題應該很復雜,他在任期間,中石油的項目安全事故頻發,2010年在遼寧大連的一次輸油管道爆炸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超過2000萬元,蔣也因此受到過國務院的警告處分。此外,他將中石油推向海外,建立了若干海外基地,發掘的資源投入產出比也有待考驗。

分析人士認為,中紀委很可能早就掌握了蔣潔敏的貪腐線索,但証據不夠確鑿,“先升職再調查”是一種策略。

“蔣潔敏像隻大攔路虎擋在那裡。如果不把他從中石油調出來,副總經理都拿不下來,把主要領導拿開以后,方便調查其他中石油高管的貪腐行為,這時也可以把主要領導的情況掌握得更加清楚。”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是職務能上不能下的體制造成的,也是我們的弊病,其實這樣的策略非常被動,由副部級升到正部級,還成為中央委員,然后才開始查處,除了繞彎,成本也很高。”

對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

“這是高層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的標志”

《中國經濟周刊》:您怎樣看待多名中石油高管被調查一事?

汪玉凱:我認為,這次對央企的反腐絕不是抓起來幾個腐敗官員的問題,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這是象征高層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的一個標志。石油在我國是很大的壟斷行業,中石油是中國最大的企業之一,這麼多高管一夜之間全部落馬,既說明腐敗的嚴重性,也說明腐敗分子的猖狂,有人剛上任還不到一個月就落馬了,說明既得利益集團抱團很嚴重。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李克強總理也講,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這次行動印証了習李政策下,開始向既得利益動刀。

《中國經濟周刊》:是不是隻有中紀委才能對蔣潔敏本人進行有力監管?

汪玉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問題。目前來看,省委一把手、央企一把手,隻有兩個主體可以監督:中共中央和中紀委。這兩個主體是不告不究,隻有下面向上報告以后,才有可能查辦,但老百姓告狀后,腐敗可能越來越隱蔽。其他機構很難對他們發揮監督作用,因為我們沒有對最高領導、主要領導形成有效監督的制度框架,這是我們最大的制度軟肋。縣委書記腐敗案高發,省、市以及單位主要領導腐敗案件多發,都是因為對一把手的監督缺乏有效的制度設計。

《中國經濟周刊》:關於監督一把手的制度設計,您有何建議?

汪玉凱:我認為,中國對高層的監督現在主要是制度上的障礙,這就不是人的問題了。現在有這麼多反腐部門——中紀委、監察部、預防腐敗局、反貪局、巡視組,還有派到各個單位的紀檢監察組。這麼多大案、要案,幾乎沒有一個是派到各個部門的紀檢監察組搞出來的,這說明制度有問題。

我的思路是,一個是對橫向的反腐機構以大部制改革的思路進行整合,然后再搞制約框架﹔另一個是縱向上,紀檢部門要“上升”一級——中央任命省委紀檢書記,省委任命市委紀檢書記,不要同級黨委來任命,這樣才能發揮這個機構的功能。

派到各個部門的紀檢監察組不能在各部門拿工資待遇、享受各單位的工資福利。

在央企的領導方面,應該把“央”和“企”分開。總經理、副總經理不是政府官員,應面向社會招聘,他們可以拿高薪,但高薪應該和其業績挂鉤,他們不能到政府當官員﹔董事長和董事會、監事會領導可以是黨政領導,但不能拿高薪,隨時可以回來當官。

隻有在制度設計上解決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央企腐敗問題。

(責編:李海霞、劉然)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