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4日電 (夏曉倫)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對此,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認為,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是當前社會保障體系面臨的兩大要點問題,三中全會公報以高度概括的方式進行了體現。
關信平解釋道,首先是公平性。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經過了十年來的發展,有了很大進步。基本實現了城鄉的全覆蓋,同時,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以及不同人群之間還有著很大的差異,不同人群的待遇水平和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關信平表示,社會保障是一個公共行動,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養老、醫療等,公眾應該獲得相對均等的收益,同時他建議形成激勵機制,將貢獻和收益挂鉤。
其次是可持續性。關信平認為,制度本身的建立要有可持續性,這就需要考慮未來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面對我國老齡化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波動,不確定的因素還比較多。所以,目前來講我國需要建立一個能抵御高風險、可操作性強的社會保障體系。
此外,全會公報還兩次提及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對此,關信平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使得人均收入水平有了的顯著的提高,但同時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要加大。
“目前,我國低保收入幫扶的標准偏低,公報也指出要讓廣大老白姓分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因此,要縮小不同人群間的收入差距。”關信平說。
此前,人民網推出的“大變革與小日子—網友關注的改革焦點”專題調查中,收入差距也成為了網友最關注的改革關鍵詞。截至發稿,共有近4萬名網友參與了調查,在10個熱門關鍵詞中,“收入差距”獲得約13000票,佔總投票數的逾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