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金台觀察

美國對中國依舊存在七大優勢

第N次赴美日記,兼談美國對中國還剩多少優勢?

王文

  對於中國思想界而言,不偏不倚、全面客觀地分析美國留存至今的優勢,以及中國力求避免的缺陷,是對中國崛起再定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對世界政治再認識的必然要求。
2013年11月28日07:5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到美國人的中國人會很容易去思考美國實力相對於中國的優勢與劣勢。
到美國人的中國人會很容易去思考美國實力相對於中國的優勢與劣勢。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晴 於紐約上城

在哈德遜河上遠望紐約全貌,細毫沒有五年前來時的興奮。

剛剛從上海回來的同事對我說,這些高樓比上海還是差一些。游艇駛入中間,看著曼哈頓與對岸紅磚房的島嶼,我突然想起:紐約此情此景與廈門有幾分相似,對岸不就是鼓浪嶼嗎?這樣的比擬多少有一些狂妄,但是在紐約,一路聽著車行駛時間歇性地“蹦、蹦、蹦”聲,比起北京、上海的環線,紐約道路的年久失修、縫縫補補是明顯的。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中美兩國實力差距的逐漸縮小,到美國人的中國人會很容易去思考美國實力相對於中國的優勢與劣勢。

過去,很多中國人往往過於迷戀美國民主,將美國強大的終極原因歸究於美國制度的精密設計,但這種觀念偏好很難解釋為何同樣是一種制度,美國在二戰后尤其是冷戰結束后,國力卻出現了明顯的相對衰弱﹔同樣,這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包括金磚五國在內所有新興國家的崛起,所採取的國內制度設計與美國並不盡一致,有的甚至大相徑庭。

記得去年在斯坦福,對美國制度最為推崇的“歷史終結論”代表人物弗蘭西斯·福山對我說,“民主價值”與“美國制度”之間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因此,對於中國思想界而言,不偏不倚、全面客觀地分析美國留存至今的優勢,以及中國力求避免的缺陷,是對中國崛起再定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對世界政治再認識的必然要求。

我權且先列幾點需要中國認真彌補的美國優勢,在下一篇文章裡再講一講中國切忌避免效仿的美國缺陷。

1、地緣環境

俾斯麥曾說,隻有醉漢、傻瓜和美國享有上帝天然的保佑,美國過去的外交成功相當大程度上源於其天生的地緣“運氣”。美國東、西兩面是太平洋、大西洋的海洋天然屏障,南、北兩面則是毫無進攻戰略的相對弱國,在地緣上天然地遠離全球所有大國。這使得美國國土安全的天然防御系數遠遠高於其他大國,進而創造了200年來全球唯一一個本土未受他國入侵的大國的歷史紀錄。

有學者曾評估,美國的地緣環境至少是國土面積超過100萬以上的國家中最優越的。這就能解釋,為何從19世紀初美國剛建國不久,就有膽量提出“門羅主義”外交戰略,致力於打造西半球后院,也能解釋“全球戰略”一詞在美國遠比“周邊戰略”要流行得多。

對於中國來說,美國的地緣優勢再次提示,周邊安全仍是一國全球戰略之本,穩定周邊、經營周邊、打造周邊,仍是中國未來全球戰略的基石。防止外部勢力擾亂中國周邊,應當成為中國未來外交的重要目標,這也是對2011年以來中國周邊屢屢陷入緊張后的必要反思。

2、資源稟賦

美國國土大部分位於人類適宜居住的地球溫帶,東部天然的濱海與平原、中部肥沃的河域與湖泊,西部遼闊的山川與牧場,北部阿拉斯加的寧靜與廣袤,如此氣候多元、地平天成式的“好風水”,完全可以用《聖經》中“流奶與蜜之地”一詞來形容。

豐富的自然稟賦還體現在資源礦藏上。

按近年來中美兩國公布的數據進行粗略橫向比較,美國的森林面積為303萬平方公裡,約是中國(195.4萬平方公裡)的1.55倍﹔美國可耕地面積170.4萬平方公裡,約是中國(110萬平方公裡)的1.54倍﹔美國淡水總量是28億立方米,略高於中國﹔美國探明石油儲量191億桶,約是中國(176億桶)的1.08倍﹔美國可開採的煤炭儲量為2605.5億噸,是中國622億噸的4.1倍,美國的這些自然稟賦還不包括其海外通過軍力或其他軟實力控制住的能源礦藏地。

可以看出,從資源稟賦看,相比於中國,美國擁有很明顯的優勢。若以人均計算,美國這種優勢還會更大。加之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長期擁有13億人口,以及能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大,中國能源壓力將日趨窘困,對中國生態承載能力與能源進口標准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

3、法規社會

自從1787年美國最早的13個州簽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以來,美國的法治精神就開始扎根於社會治理的每一個角落。

美國的法規多如牛毛,滲入衣食住行、油鹽醬醋、生老病死、士農工商的每一個細節、每個行業與每一個時間段中。

雖然美國的犯罪率不低,各類糾紛不斷,但協調社會矛盾的核心力量不是個人,不是政府,而是法規。法規、法制、法理在絕大多數美國人的觀念中是根深蒂固的。

美國有史以來的43位總統中,26位出身於律師﹔國會議員、公共機構負責人大多都是律師出身。據權威人士統計,美國執業律師約40萬,是中國2倍多,約佔世界的70%。這使得美國的社會治理長期以來以立法優先,處於有規可依、有法可循的秩序與規則中。

盡管有人曾批判美國是過於遵循証據的絕對法律主義,以至於出現許多結果的不確定性,但整體上講,法規與法治仍然為美國社會矛盾的調節提供了基本邏輯,為社會情緒的發泄提供了清晰路徑,為社會自治的優化提供了秩序的保証。

相比之下,中國法制建設30多年來突飛猛進,但由於封建觀念長期桎梏,社會的法制觀念仍然需要有廣泛的普及,法規的完善與法治社會的形成仍然需要走很長的時間。可以這麼講,中國在法治水平上與美國差距的縮小,直接影響到了中國政治治理的長治久安,也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國民自信心的恢復與民族自豪感的加強。

4、有序自由

作為美國核心價值的“自由”,本質是一種“有序自由”(ordered freedom)。

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就職演說中就強調,自由之所以成為可能的美國價值,關鍵是把“秩序與正義的永恆法則”融入其中。

常被中國自由主義者倍加推崇的美國式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結社自由等,不是毫無底線和絕對自由化的,而是有明晰的法律界線與價值禁忌的。

正因為此,美國出現過許多因觸犯種族、女性、同性戀、猶太等價值禁忌而引發社會軒然大波的事件,而為了維持秩序,美國各個時期曾有警察開槍、城市騷亂的武力平復、政府對媒體報道的干預與管理等事件,卻沒有引起太多的社會爭議。

兩百年多來的美國精英與民眾為之斗爭與妥協的,本質上就是秩序與自由之間的平衡,是基於一定秩序之上的底線自由、有限自由,而規訓這些秩序的關鍵就在於法規。

相比之下,過去30年來中國自由化的軌跡卻是無序的、混雜的。對於自由的必要規制,也沒有通過公開的法律審判路徑,回歸到秩序的維系上來。如何從法理與社會價值層面構建中國式的有序自由,減少中國社會治理中不必要的爭議,仍需要很長的時間。無論如何,美國的“有序自由”史是一個值得借鑒的范本。

5、形式平等

從1789年《人權法案》中闡述的“人人生而平等”開始,美國政治規則的重要核心就是,沒有人生而能凌駕於他人之上。在憲法大綱的嚴格主導下,無論公民膚色、宗教、族群、性取向差異,是否殘疾或有其他缺陷,個人權利在美國是能夠受到平等的法理保護的。

盡管兩百多年來,美國歷經多輪的黑人、婦女、少族族裔的權利之爭,且最近幾十年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但在形式上,美國人的平等意識是可以稱道的。

自20世紀中葉以來,美國社會極力推崇的“美國夢”意識,勾勒出“隻要不懈努力,就能獲得社會和經濟階梯晉升”的機會平等氛圍。久而久之,形式平等、教育平等、法律平等、程序平等已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認同,構成了美國國家夢想的重要元素,也迫(促)使美國越來越多的富豪、精英、名流致力於對他人發揮社會示范作用。這也是美國慈善業比任何一個國家更發達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數千年的等級意識,使目前的中國出現了權貴資本主義的社會萌芽,官員富人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鴻溝與距離感明顯加大,階層固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社會不穩定的危機也顯露出一些萌芽。這是中國決策者需要時刻警惕與防范的。

6、人才輸入

移民是美國的立國之源,也是保証美國人口穩步增長、人才充足輸入的根本路徑。美國發明了被全球效仿的“綠卡”(永久居留卡)制度,以各類特殊的優惠政策,吸引全世界科學、商業、藝術、體育、學術等各個領域的杰出精英。近年來,除了傳統的人道主義移民、親屬移民之外,美國還大力發展職業移民、投資移民、技術移民,進一步籠絡全球精英。據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數據,2011年美國出生在外國的人數已達4000萬,佔全美人口的13%,來自中國、印度等亞裔國家的高技術人才成為新移民主力。

全球主要大國都有老齡化的趨勢,但美國卻顯得“人丁興旺”,65歲以上人口長期保持在12%以下,國家平均年齡處於35-37歲之間,這在發達國家裡很少見。

雖然移民融合是美國的嚴重社會問題,尤其是少數族裔造成的社會分裂與分化,但來自全球范圍的充足人才輸入,是中國需要向美國學習與取經的重要優勢。多年來,中國一直出於人才逆差中,通過留學、移民、投資等各種方式而輸出的人才,遠遠高於到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如何在國際范圍內廣納賢達,是中國未來發展繞不開的話題。

7、軍事科技

美國擁有高達排名世界第二位至世界第十五位的14國軍費開支總和的軍費開支,佔全球軍費開支的43%,在38個國家擁有662個海外軍事基地。超強大的軍事力量,不僅使美國對外保持著“全球警察”的威嚴,對內則引領著以軍帶民的科技創新能力。

過去半個多世紀,像核能、互聯網等對人類影響深遠的科技創新,都是由美國軍方的實驗室而來。再以太空探索為例,美國年均發射衛星約30次,一半以上為商業用途,氣象海事及其他民用的約15%,軍事用途的不到1/3。軍民合作而產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一直使美國在技術持有、專利數量、創新能力、知識產權保護、教育支出上長期保持著對其他大國的絕對優勢。

如何保持科技創新,並保持創新科技的現實性和社會化,是中國需要向美國學習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國軍事科技仍是相對封閉的一個領域,軍民合作研發科技的步伐才剛剛邁開,是否能成功,直接涉及到中國未來的競爭力。(作者王文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

 

 

(責編:聶叢笑、孫源)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