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1月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數據顯示,2013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經超過美國公布的1920億美元,同比增長速度也高出美國7個百分點。美國方面發布的數據顯示,到11月份為止,美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速度還不到1%。如果依這個數據推算,2013年我國超過美國首次位列全球貨物貿易的第一可以說已基本成定局。”
增速連續兩年沒達標
中國年度進出口總值去年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關口。據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5.8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
這是自200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和2011年分別突破2萬億美元和3萬億美元之后,再次突破整數萬億美元的關口。“這對我們國家外貿的發展可以說是個裡程碑。”鄭躍聲說。
外貿成績斐然,但來之不易。鄭躍聲說,2013年世界經濟仍然處於調整期,雖然有復蘇的跡象,但是基礎仍然不牢固。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總體平穩,外貿企業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靈活應對,積極開拓,使我國外貿進出口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局面,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受制於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持續上升等因素的影響,2012年、2013年外貿增速都沒能完成預定目標。2012年的目標是10%左右,實際全年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2%,2013年的目標是8%。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副主任劉華芹認為,國際經濟復蘇緩慢是外貿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加上國內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調結構導致對國際大宗商品進口需求降低。民生証券管清友指出,歐美需求回落拖累出口。
今年外貿有四喜四憂
市場普遍對2014年外貿形勢比較樂觀。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2014年進出口狀況會略好一些,外貿增速會維持在8%-10%。
今年外貿發展利弊各半。對於積極因素,鄭躍聲說,第一是世界經濟回暖明顯,全球貿易增長的預期在好轉。第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出了新部署,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此外,加快自貿區建設以及擴大內地延邊地區的開放改革戰略,也將進一步推動外貿進出口的增長。第三是我們預計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仍將低位運行,這將有利於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加大進口的力度。第四是“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
“我們也要看到,今年的對外貿易發展存在四個方面的制約因素,”鄭躍聲分析,第一是國內企業的外貿成本不斷在增大﹔第二是我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的下降以及今年加工貿易進口的低迷,將制約外貿出口的增長﹔第三是我國作為全球貨物貿易的大國,貿易摩擦可能加劇﹔第四是近年來我國經濟將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特別是著力解決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這對進口需求快速增長的勢頭將有所抑制,也將有所放緩。
把精力轉到質量效益上
速度固然重要,但提高外貿發展質量更是當務之急。鄭躍聲指出:“數字並非最重要,因為現在已經不以GDP論英雄。”他表示,未來應該更多地把精力轉移到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
“近年來我國更加注重對外貿易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既要保持我國傳統產品的出口優勢,又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的能源、原材料、技術設備和消費品的進口。”鄭躍聲說。
對於促進外貿發展,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要突破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困境,政府、行業和企業應該形成合力,在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主體的作用,集聚中國外貿的內生動能,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中國外貿的持續、穩定增長態勢。霍建國建議,繼續積極推動貿易便利化,加快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