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五糧液集團公務車拍賣收官,總計拍賣公車數量324輛,回籠資金3003萬。五糧液拍賣公車,引發了公眾對於國企公車購買、使用情況的關注。國企的公車有多少?這個數字一直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法。昨日新京報記者聯系監管中央企業的國資委,對方表示並無相關統計數據。
國企公車有多少?
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唐橋的公車被拍賣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以后自己將買車或租車上下班。
實際上這場公車拍賣行為也並非五糧液“自發”,宜賓市國資委紀委書記羅景元對媒體表示,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后,五糧液的公車改革是順勢而為,面向社會公開拍賣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也很有好處。
雖然五糧液拍賣了公車,溫州等地也早已進行了國企公車改革,但目前龐大的國有企業群體的公務車數量仍無相關數據,國有企業也並未像黨政機關一樣近年來逐步公開“三公消費”。
此前報道稱,一份中紀委、公安部、監察部和審計署的官方統計,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國三十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政機關、國有部門,公務車共5221755輛。這些車一年共消耗大約4000多億元。
在機關之外,國企的公務車有多少?這個數字卻一直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法。昨日,監管中央企業的國資委的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沒有相關統計數據。
監管部門頻發相關規定
作為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職務消費之一,國有企業的公車消費一直是重點監管項目。近年來,國資委、財政部、監察部、審計署等部門在多個規范央企領導職務消費的文件上都對此予以了規定。
新京報記者查閱統計發現,自2007年起,見諸主管部門官方網站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的相關規定約有六個。
這些“規定”、“指導意見”大多規定了“虧損企業不得購買、更換”公車,以及“不得超標准”購車,但這些規定多數未列出具體標准。
有些規定則“隻聞其聲不見其人”。以2011年開始見諸報端的《中央企業負責人公務用車管理暫行規定》為例,據《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道,該規定由國務院國資委頒布,但相關報道均未披露其中細則。
昨日新京報記者未在國資委官方網站上查到該文件。記者在百度文庫中查到的一份該文件的影印本顯示該《規定》有如下內容:“企業應按照不超過1人1輛公務用車的編制。企業主要負責人配備排氣量2.5升(含以下)、購車價格(不含車輛購置稅)38萬元以內的轎車﹔企業其他負責人配備排氣量2.0升(含)以下、購車價格(不含輛購置稅)28萬元以內的轎車……”
不過上述內容並未被核實,截至發稿,新京報記者未能從國資委相關部門核實到該內容。
- 國企聲音
“監管資金方能有實質改變”
在昨日北京市政協會議經濟組小組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王府井百貨名譽董事長鄭萬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國企公車只是國有資產監管缺位的一個表象,其內在在於許多國企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資金流向監管機制。
“公眾普遍認為,著名酒企前段時間拍賣企業公車。但他們是不是會在之后購買符合規定的車輛使用?甚至可能左手賣出,右手又買入。”鄭萬河指出,“這樣一買一賣,又變相增加了成本。”
鄭萬河表示,如果不對國有企業資金實行有效的監管,國企公車目前的狀態仍然不會有實質性改變。而資金監管的方式,“就是要完善市場監督的力量。明確公司資金的來源與流向。”
昨日,某國企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作為一個“自負盈虧”的企業,公車消費肯定是與自身經營情況挂鉤,但國企存在的部分行政屬性使得這一問題變得復雜。
- 公車消費百態
發車補
東航十年前已開始車改
昨日東方航空宣傳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大約在十年前已進行了公車改革。目前,公司都是員工自己購車,公司給予車補。
同屬航空行業的深圳航空,在2010年被國航收購前一直是民營企業。現在身為國企的深航,公務車也不多。一名在深航工作近十年的中層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現在深航是員工自己買車,公司給車補。據他介紹,深航大概有十幾輛捷達,還有部分接待訪客的商務用車,“深圳各類交通比較發達,並不需要配車。”
租車用
商飛成立伊始就沒配車
與東航同在上海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研發國產大型飛機。從公司成立伊始,商飛就沒有像老牌國企一樣根據不同級別配備公車。
商飛宣傳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成立“較晚”,2008年才組建,身處商業氛圍濃厚的上海,汽車租賃行業又比較發達,公司自成立開始就沒有配備太多公務車。“目前公司應該隻有幾輛所謂的公務車,我們用車基本都是租車。”據介紹,商飛與上海的租車公司已開展戰略合作,“省心省力又省錢”。
與商飛類似,四川長虹也是採用“租車”模式。
長虹內部人士昨日表示,公司在2006年就進行了公車改革。“現在,長虹內部已經沒有‘公車’的概念了,長虹的車隊由下屬子公司長虹酒店運營,集團用車都要向長虹酒店租。”上述人士說。
壓縮
淮北礦業“不敢換車”
淮北礦業集團是安徽省一家地方經營煤炭化工的大型國有企業,2013年在國內煤炭企業排名18位。
昨日,集團內部一位長期從事車務管理的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煤炭業近年來不景氣,加上八項規定出台,去年開始集團在公車管理上的費用已趨緊。
上述人士介紹,前幾年煤炭市場火爆的時候,集團內部公車費用都很“粗放”,很多管理層的車都“超標”。
“公司去年出台規定,明確不准再購置新車。八項規定出來誰也不敢明目張膽違規。想喝酒不敢喝,車子再破再爛也不敢換。”同時該人士也表示,集團目前沒有明確要削減公車總量、拍賣公車等。“公車費用仍然屬於企業內部支出,管理政策由企業自行決定。”
增加
為“保密”中航考慮增車
中航工業集團宣傳部門負責人昨日表示,在2003年,中航工業進行了車改,僅保留少量公務用車。2012年,按照國資委的規定,集團對公務車作了進一步規范。但在制度執行過程中,由於公務車太少,一些單位也出現了使用出租車等社會交通工具攜帶國家秘密,造成泄密事件發生。為此,中航工業集團也在評估有關車改政策,考慮適當增加特殊公務用車,以保証國家秘密安全。
- 那些年的規定
●2007年實施的《關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的指導意見》要求企業負責人公開包括公務用車配備在內的職務消費。
●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涉及用車方面,《規定》指出:“企業在發生非政策性虧損或者拖欠職工工資期間,不得購買或者更換小汽車。”
●2011年,新華社的報道顯示,公車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在答疑時表示,對國有企業用車配備管理,重點是嚴格落實《中央企業負責人公務用車管理暫行規定》。
●2012年2月,財政部等四部委下發《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行為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不得“超標准購買公務車輛。”
●2012年11月,財政部等三部委下發《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嚴格執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
●2013年1月,國資委制定《八項規定》的24條落實措施,提出要嚴格執行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專題統籌/韓笑
採寫/新京報記者 鐘晶晶 趙嘉妮 劉溪若 李媛 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