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婚”完全可以成為父母與孩子恢復情感交流的契機,變成另一種幸福
春節到了,能回家了,挺高興。
但高興之余,恐怕還有隱隱的擔憂。單身男女感情無著落,父母關心,不時提起,要麼諄諄教誨,要麼嚴加申斥,甚至不惜“逼婚”。找不到感情歸屬,孩子心裡也不爽,父母一頓催促嘮叨,最后往往鬧得不歡而散。
大城市裡的剩男剩女們感情總是“漂著”,這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事業剛起步,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難找到一份閑適的心情、一種平靜的心態去面對感情﹔生活成本高,衣食住行的困擾無處不在,而感情一旦被物質摻雜又往往無果而終。
更重要的是,大城市裡的光怪陸離也時常困擾著年輕人的內心。所謂的種種機遇,也許是種種誘惑的代名詞﹔所謂活得要有追求,卻可能被肆意放大的理想壓彎了脊梁,壓迫著內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感情,這個問題始終迷惑著一眾男女。
兒女的此番困境,身處家鄉的父母很難體味。以他們的生活經歷和感情經驗,很難在工作上給予孩子適當的建議,也無法了解孩子平時城市生活的節奏,隻能以情感話題切入,把追問感情和婚事當做是對孩子關心的“出口”。但正是因為父母難以深入體會孩子感情“落單”背后的原因,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注重方式,不理會細節,適得其反,陷入了與孩子交流的困境中。
其實,這種“逼婚”造成的交流困境是可以解開的。從孩子的角度講,完全可以嘗試著打開自己的內心,把感情遭際與父母做深入的交流,告訴他們感情失意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從父母的角度講,也可以嘗試先放下“急不可耐”式的指導,收起“居高臨下”的姿態,不要輕易用自己的經驗去解讀孩子的經歷,試著體會和理解孩子的生活現狀。當雙方都願意以理解的心態去交流,困境自然消失。
所以,“逼婚”完全可以成為父母與孩子恢復情感交流的契機。如果進行平和的交流,將增進兩代人的感情,使“逼婚”成為另一種幸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