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利用參加中組部、團中央第13批博士服務團,赴重慶市忠縣挂任縣長助理一年的寶貴機會,對忠縣各鄉鎮和重慶市大部分區縣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一年來的調研,總的印象是,地方干部群眾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精神狀態很好,經濟社會發展勢頭也很好。重慶是西部的縮影,體現著廣袤西部的發展活力。因此中國經濟未來在相當長時間內都不會發生“硬著陸”,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重要支撐。但從調研情況看,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面臨著一些重大的結構性趨勢變化,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筆者從挂職的有限視角與粗淺的調研思考,對我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國內外輿論普遍認為,我國投資率過高,應該降低投資率,大幅提高消費率,並以消費為動力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增長。但從調研情況看,這種觀點並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未來應該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的投資力度。
從經濟理論和政策框架看,應對短期經濟波動主要從需求側著手,促進長期經濟增長則從供給側努力。投資同時具有應對短期周期性經濟波動和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這與我們採取了正確的實體經濟發展戰略,特別是與我們大手筆對全國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升級有直接關系。基礎設施的改善與提升,不僅為國內大范圍運送商品物資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交易成本,塑造了我國參與世紀之初的全球競爭優勢,也極大地提升了國民福利,提高了國民幸福感。
從調研情況看,基礎設施水平相對較低,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重慶市部分區縣,由於交通等限制,物流成本還比較高,與主要經濟中心的空間和時間距離還比較遠,嚴重影響其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農村還沒有通公路,有的農村公路隻有3.5米寬,會車難度很大,既影響農村經濟的開發,也給百姓出行帶來很大安全隱患。可以說,西部地區對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提升仍然有巨大的需求空間。甚至不只是西部地區,全國也還有一些重要的戰略經濟區域,如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上游經濟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等,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升級。
未來應該充分利用我國工業產能富余、財政資源還有余地、人口結構尚有優勢、儲蓄率較高、外匯儲備充裕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回報率較高等有利條件,大格局地建設連通全國的高速軌道交通網,繼續加大對道路、管道、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國家重要戰略經濟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打造我國參與未來全球經濟競爭的新優勢。從中國的大國經濟外交來看,在聯系日益緊密的全球化時代,利用我們的優勢,積極在我國周邊布局建設一些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對一些已有的重要基礎設施,比如渝新歐鐵路等,將其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來加以實施,不僅能夠為中國的工業產品找到銷路,拉長中國的戰略機遇期,也能夠極大地提高中國的區域影響力,這也是區域聯動走向全球經濟新繁榮的重要路徑。
擴大消費有利於提高經濟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擴大內需,從而在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但過度消費不利於資本積累。從世界范圍看,發展中大國難以依靠消費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節儉仍是最應珍視的美德,擴大消費應該正面、適度。當前我國出現了“消費熱”的趨勢,對此應該謹慎判斷,未必是出現了重大的轉折性趨勢,也可能是由於我國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繁榮”帶來的“財富效應”所致,這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美國以及債務危機前的很多歐洲外圍國家相似,應該引起高度警惕。不正常的消費繁榮不僅浪費寶貴的發展資源,也容易使經濟結構從制造業向服務業和非貿易部門轉變,對國家未來發展不利。
(王天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於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挂任重慶市忠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