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公司,招股說明書上的數據應該是經得起檢驗的,不過,擬上市公司富邦科技的數據卻讓人疑竇重生。該公司的招股書引用的行業數據隱藏了下游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更讓人不解的是,招股說明中的營業數據與公司上報給統計局的數據完全不同。
第一大客戶巨虧
富邦科技位於湖北,是一家化肥助劑產品的生產商,報告期化肥助劑佔主營收入比重88%以上。
在編寫湖北富邦科技招股書之時,保薦人光大証券可謂費盡心機:行業分析大部分數據人為截取2001年到2009年的數據作為參照,呈現給投資者的是一個需求每年不斷向上增長的漂亮曲線。
這些數據沒有告訴投資人的是:2009年國內化肥行業經歷了一次巨大的危機。全行業各項效益指標全面下滑,虧損額大幅增加,開工率普遍較低,企業數量逐步減少。尿素、磷酸銨等主要化肥產品產能過剩十分嚴重,尿素過剩產能超過1000萬噸,磷酸銨過剩產能超過500萬噸。當年出口礦物肥料及化肥海關出口額也同比下降65.2%和74.7%。出口均價下跌27.4%。化肥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至今也沒有完全消化。
中化化肥2011年的年報揭示了行業的嚴峻性:2011年化肥行業競爭愈加激烈,企業經營壓力繼續攀升。全球化肥產能全面過剩,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和消費國,除鉀肥外,氮、磷肥產能繼續過剩。同時,化肥產業優惠政策不斷收緊。
行業狀況欠佳還有更為直接的數據,那就是富邦科技連續三年的第一大客戶——雲天化一季報顯示出現1.71億元的淨虧損。
但是,保薦人在無視化肥行業全球產能全面過剩事實基礎上,人為假定化肥助劑年增長率為50%,以翻兩番的預測將2015年的需求推達到89億元的市場容量。
增長主要來源為提價
即使按照富邦科技的招股書,該公司前3年的年銷售增長也不過25%左右,遠未達到預計的50%,而且,該公司增長的基礎並不是銷售量的增加,更多的只是銷售價格的提高。
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產品之一的多功能包裹劑,2011年銷量僅比2009年多了63.36噸,僅增長0.56%,但價格從每噸0.62萬元提高到0.76萬元,提價幅度22%。
另外一款核心產品液狀造粒改良劑,銷售量更是呈逐年下滑的趨勢,2009年度銷售量5543.8噸,到了2011年已經下降到4452.99噸了。不過,因為銷售價格從0.59萬提高到了0.71萬,顯示的銷售額也是增加的。
富邦科技招股書稱,化肥助劑佔化肥成本的比重較小,客戶對其售價敏感度較低,因此公司得以逐年提價。不過,這種局面是否能持續不得而知。
財務數字一片亂象
富邦科技招股書顯示:2009年到2011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依次為:1.71億、2.12億、2.65億。不過,這一數據與公司上報給統計局的數據大相徑庭。
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企業直報數據顯示,富邦科技2009年1-11月營業收入為17432.4萬元﹔2010年1-11月主營業務收入為24602.7萬元。也就是說,在2009年和2010年兩年內,不考慮12月份營業收入,僅1-11月的營業收入就比招股書上的全年數字分別多出269.57萬元和3346.38萬元。
而媒體報道中的數據又是另外一個版本。湖北人才網的報道稱,富邦科技2011年公司實現銷售額3.1億元,上繳稅金2600多萬元,出口創匯1000多萬元。
荊楚網的報道則稱,2011年公司銷售收入、淨利潤兩項指標雙超歷史,公司銷售額超過3億元,人均銷售額超過150萬元,納稅總額超過2000萬元。
而富邦科技總經理王仁宗在接受應城網特約記者陳世鋒採訪時則表示:“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
這麼多不同的數據,是公司在虛假宣傳還是保薦機構在虛假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