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的重要制度優勢。發揮這種優勢,我們辦成了很多大事、難事、好事。未來宏觀經濟政策應著力避免“碎片化”,把寶貴的國家資源有效地集中起來使用,實現造福人民的宏觀經濟政策初衷。
從調研情況看,當前有一些宏觀經濟政策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碎片化”。比如,對於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政策(以下簡稱農糧直補),基層有一些反映。應該說,農糧直補政策在很多地區實現了政策初衷,很好地保護了農民利益,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對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產有益。但是在一些地區,特別是像重慶等南方地區,單戶家庭的土地面積不大,按照相關標准折合成補貼后,大多數家庭隻有幾十元的補助資金。由於要求補助金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有時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還分開發放,無卡農民為領取這筆補助資金,需要花費車費和飯費等成本,余下的補貼所剩無幾。結果是國家花了錢,效果卻不是很好。
一是農民不太滿意,認為受了折騰。二是基層政府感到委屈,認為中央繞過他們把資金直接發放給農民,是對他們不夠信任。三是基層工作難以開展。在村裡調研時了解到,取消農業稅,對減輕農民負擔有好處,但也改變了農村的權利和義務格局。由於不再納稅,農民普遍感覺對國家和集體沒有什麼義務,一些村裡的公共基礎設施,村委會既無法籌集資金,也無法集中勞力來進行建設,村鎮官員普遍感到工作難做。但是如果把農糧直補的資金集中起來,就是很大的一筆資源,能夠辦一些大事。以忠縣忠州鎮護國村為例,集中全村的農糧直補補貼,大約有二十萬元的資金,就可以建設村裡急需的水渠工程等農業公共基礎設施。
還有一些政策,比如新農村建設,對農民建房有資金補助,但是要求補助金直接發放到農戶手中,這有利於減少中間環節的“盤剝”和“克扣”,讓農民獲得實惠,但“新農村”的基礎設施則需要基層政府來進行配套建設。在基層財政困難的條件下,新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難以跟上,導致很多問題和隱患。
應該看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動,是我們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未來國家很多經濟和社會治理的工作,還需要依靠地方政府來執行和完成。從對當地社情民意的了解上來說,基層政府也更有優勢。因此,一方面應該給予地方政府充分信任,一些資金、項目應盡可能交由地方政府來實施,宏觀部門不宜干預過細。另一方面,則要從制度和規范上下功夫,對相關資金和項目進行有效監管和審計,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個方面。對一些違背中央精神,中飽私囊的“害群之馬”,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從更深層原因來看,一些宏觀經濟政策之所以呈現出“碎片化”,與我們的宏觀管理體制有很大關系。各個宏觀管理部門都有一些項目和資金,也有部門權力和利益在其中。在制定安排資金和項目的時候,往往是“資金項目政出多門”。而單個部門的資金和項目又都不足以全面系統地解決經濟建設一線存在的問題,這就使得很多資金和項目撒了“胡椒面”,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出現了重復建設等問題,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資源。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可以考慮由某個部門牽頭,建立宏觀部門間的資金項目協調機制﹔另一方面,則要通過深入的行政體制改革來加以解決。
(王天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於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挂任重慶市忠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