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黑潓江靜靜向南流淌。西岸,幾株柳樹掩映著一個小山村,這就是宋福和的老家:雲南省大理市洱源縣煉鐵鄉山石屏村。
在廣州打工一年,思家心切的宋福和踏上了回家之路。在村頭那座走了30多年的吊橋前,宋福和“愣了”:破陋的橋面已換上簇新的橋板,橋墩也重新加固了﹔走過吊橋,那條坑坑窪窪的進村土路不見了,目之所及是一條平整的水泥路。
路的盡頭是一座青瓦白牆的白族院子,正當中矗立著一座整潔、清新的兩層住宅樓,院子裡青草依依,孩子們在新建籃球場上玩鬧。這一切,怎麼也難同住了30多年的老舊村子聯系起來。
“我都快認不得自己的家了!”宋福和笑著回憶起當日的情形。
山石屏村始建於1953年,是滇西地區當年集中收治麻風病人的療養院,村子裡現有村民57戶82人,其中52名麻風病人已全部康復。2013年3月3日、4月17日,洱源縣先后發生兩次地震,煉鐵鄉是重災區,山石屏村的民房以及水、電、路、橋等設施都遭到嚴重的損毀。
“家裡來信報平安,也提到了重建的事,但沒想到變化來得這麼快、這麼大!”新房面積是51平方米,兩室一廳一廚,由社會捐贈的家具、炊具和電器一應俱全,這個新家讓宋福和76歲的老父親感覺住得“很溫暖!”
地震后,山石屏村得到了省州特別的關注。煉鐵鄉黨委書記李銀政介紹,村子重建總投資750萬元,統規統建,新村規劃面積15畝,建成住宅樓30套60間,廁所、醫務室、淋浴室、活動室、食堂餐廳等配套設施也同步到位。12月20日,山石屏村的所有村民搬入新居。
“干部群眾一條心,重建家園有信心!”在離宋福和家不遠的振興村,一年前的標語仍到處可見,一幢幢嶄新的兩層小樓拔地而起,村頭的太陽能燈已架好,路面正實施硬化。振興村是一個新建村,45戶重災戶集中在此安置,去年9月22日統一動工,計劃今年春節前,災民們全部入住新居。
建新家,政府補助3萬元,村民張春林自家貸款10萬元,還找親戚借了點錢。“政府對老百姓的政策很不錯了,但不能啥事都靠政府救濟,自己的事情還是得靠自己干!”張春林說,夫妻倆商量好了,過完春節,一起到城裡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