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四川廣元利州區蘇家村,雖是數九寒天,但村民王金榮的羊舍裡卻格外暖和,20多隻羊羔正從“格子間”裡探出腦袋來,嚼著食槽中的飼料。“畜牧局的領導說了,今年下半年這些羊一出欄,我的貧困戶帽子就摘掉了!”王金榮樂呵呵地說。
養羊脫貧是蘇家村推廣的致富經。可是買羊羔、蓋羊舍需要一大筆錢,這讓貧困戶王金榮發了愁。正苦惱間,區畜牧局找上門,送來兩萬多元幫扶款,解了王金榮的燃眉之急。
2013年,利州區畜牧局“三公”經費削減了8.2萬元,幾乎全都用於幫貧扶困項目。“買30噸水泥幫鬆柏村硬化村道、定點幫扶蘇家村4萬元搞養殖……”在利州區畜牧局,局長母文德翻著手中的賬本,向記者介紹節約下來的“三公”經費具體流向。
畜牧局副局長王清華告訴記者,自從把節約的經費用到局裡的對點幫扶工作上,群眾對畜牧局的態度明顯改善了不少。
在利州區白朝鄉興隆村,一片片食用菌大棚裡,村民們正為土壤做冬季補水,鄉長趙震忙著跟農技站的人員一起安裝水泵。“以前忙著陪吃陪喝,現在忙實事,同樣是忙,錢花在刀刃上,忙得更舒坦!”趙震說,2013年白朝鄉的“三公”經費比前一年下降12%,節約下來的4.8萬元主要用作發展鄉裡的食用菌產業。
興隆村村民楊秀林一邊給自家的大棚攤上薄膜,一邊算著種的這些香菇能收入多少錢。“鄉裡鼓勵種香菇和靈芝,還贊助我6000元扶貧款,說這是鄉政府節約出來的錢。”楊秀林告訴記者,他去鄉鎮上賣菜時,來買菜的幾家餐館伙計跟他說,鄉政府的人幾乎很少來餐館搞接待了,說是來了客人都在食堂吃工作餐。“用到的扶貧款都是鄉裡這麼省下來的嗎?這錢省得好!”楊秀林說。
利州區區委書記趙文嶠告訴記者,2013年,區裡的“三公”經費同比下降了20%,節約經費達100余萬元。“我們要求2014年進一步削減經費,經費本來就來自於老百姓,節約出來的錢當然應該用之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