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2014年階段性專題

人民網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

廣州聽聲者:行走兩萬公裡 聽診城市脈搏

2014年01月29日18:0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廣州1月29日電 (張海燕)他們,是城市裡的夜行者,總在夜深人靜時奔波在廣州各個漏點﹔他們,是千裡眼順風耳,總能准確定位漏水之處﹔他們,是瀟洒的獨行者,總在萬家團圓時隨時候命……他們是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探漏隊工作人員。

春節前夕,當大半個中國都在進行“大遷徙”時,當大家都在忙碌准備過節過年時,他們卻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夜裡,細心聽著城市的“脈搏”。人民網記者走進基層一線,探訪堅守崗位的“聽聲者”。

時刻待命:兩年沒回家 過年也出擊

晚上九點,人民網記者跟著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探漏隊來到海珠區康樂村康樂西約大街。

“一般我們都是夜裡出來干活比較多,因為安靜。” 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探漏隊隊長李國佳告訴記者,探漏工作對周邊環境要求很高,隻有當夜深人靜時,才是適合他們“聽”漏的最佳時間。

從康樂西約大街一直往裡走,隻見地上積滿水,水聲從地上嘩嘩往上涌,探漏隊沿著水流往裡走,到了市民報料說的漏水地方。

記者看到探漏隊員小曾戴著一副眼鏡,斯斯文文,手持一根1.5米長的“細鋼筋”——聽音棒,熟練地對准漏水地面進行“聽診”,隨后又拿出探漏常用的管線探測儀,不一會兒便准備確定具體水管泄漏的位置。

“他干這一行工作時間比我還長。”李國佳告訴記者,雖然小曾才來廣州自來水公司工作兩年,可是他已經有10年的探漏經驗。

小曾,今年26歲,四川成都人,他已經兩年春節沒回老家過年了。“2004年,我就開始跟著表哥學習探管線。”小曾說,當時第一年真的很辛苦,曾有想過放棄的念頭,但是后來堅持下來,也就沒那麼累了。“學了整整一年后,自己就出師了。” 小曾告訴記者,第一份工作總有一個適應的階段,現在怎麼做都不覺得很累了。

據了解,臨近春節,不少探漏隊的工作人員都提早休假回家過年,剩下20來人留守崗位。除了大多數是廣州本地人外,小曾和其他兩位同事都是異地留守廣州的。

“我們都不能到處跑的,要是爆水管怎麼辦。” 小曾說,春節期間都要留守廣州,一旦有什麼突發情況,就要隨時出擊探漏。

最有成就:准確無誤聽到漏點

當記者問到“這樣的工作會不會很辛苦,很枯燥”時,李國佳告訴記者,辛苦枯燥肯定會有的,但是其中可以找到成就感。“別人聽不到,我聽到了,就很有成就感。”對於探漏隊工作人員來說,每次當他們准確地找到了漏水點,就是他們最大的成就。

晚上10點左右,探漏隊又根據市民爆料的信息,到達海珠區赤水村。雖然現場漏水的情況不是很嚴重,但卻是小曾由始以來遇到十分棘手的問題。

“現在的瀝青或是水泥路面都很結實,漏水會從路面最薄弱的地方冒出來,有時會有多個點同時冒水,真正的漏點和涌水處甚至相差100多米的距離。”李國佳告訴記者,像一般水管爆裂的話,漏縫較大,就很好探漏。可是這次漏的聲音又小,而且管道大小分布復雜,所以有一定難度。

現場,記者看到小曾和同事三人,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管線定位,用電鑽在疑點位置打孔,花了近3小時,打了18個孔,將近每一米多一個孔。

“以前最多打十個孔就能搞定,這次總是很難准確判斷。”慢慢地,小曾找到差不多接近的漏點,但是他還是沒有就馬上下定論,決定還是要認真再探過,直至准確無誤。

夜已經深了,盡管街頭巷尾走過路過的居民投來異樣的眼光,甚至有人抱怨這麼晚影響休息。“既然去了一定要把它搞定。”小曾和同事拿著儀器、聽音棒,貼著耳朵認真聽了一遍又一遍,在可能出現泄露的地方探了又探。直至凌晨兩點多,終於聽到他們一直尋找的漏點。

秘訣方法:聽得多就行 自己琢磨領會

“這聽音棒本來有一米五長的,現在隻有一米二。”小曾指著自己手中的“聽音棒”,這是從他開始探漏使用了近七年的寶貝,已經磨短了三十公分。李國佳說,這是他們吃飯的寶貝。

記者試著用耳朵貼著聽音棒聽,開始什麼都聽不到。工作人員告訴自己,要屏住呼吸靜心聽,就會聽到水泄露點的聲音。

“聽得多就行了。”小曾說,探漏的功夫沒有什麼方法秘訣,要靠自己去琢磨和領會各種聲音。,“‘聽’得出來是前提,各種儀器僅是個輔助工具。”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聽門道”。李國佳介紹,其實聽漏的原理與醫生聽診的原理一樣,通過鐵棒聽診,從水管中水流的異常與否判斷是否漏水。如果是小管小漏就會傳來雜聲,聲音比較高頻,類似“唧唧”。如果是大管微漏,則傳來類似“吱吱”的聲音。

因此,隻有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馬路上才不會這麼嘈雜,聽漏的效果最好,而且晚上用水的市民少了,自來水管中的聲音更有連續性。 

據了解,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探漏隊,通過探查全市供水管網的暗漏點,為廣州城市發展節約寶貴的水資源。目前,探漏隊共有67人,分為兩三人一組,2013年共出動探漏超過4千次。

“一年穿壞10雙鞋。”李國佳告訴記者,他們家裡最多的就是鞋,除了突發情況外,他們每個季度都會進行主動巡查探漏。據了解,廣州城區有5000公裡的自來水管道,一年下來探漏隊就要走上兩萬公裡路,每人平均一天要走10公裡路。小曾表示,“有時走街串巷算起來可以走上二三十公裡。”

在這個中國傳統的團圓的日子裡,新春佳節,像小曾他們這樣的“聽聲者”卻依然堅守基層崗位,聽診著城市的“脈搏”,保障著百姓的用水安全。 

 

 

(責編:達昱岐、劉陽)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