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司少給上了兩個月保險,導致患有矽肺病的煤礦工人李先生一直都領不到矽肺病補助,問題反映了近三年、找了多個部門都沒給解決。臨近年關,李先生撥通了北京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沒過多久,矽肺病補助就到了李先生手上!
12345,看似5個簡單的數字,背后卻連著51個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單位,開通7年來,接聽熱線的300個受理席位,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
“干這一行,都得有個熱心腸”
1月28日一早,記者走進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12345熱線辦公區。寬敞的大廳裡,幾百位接線員正頭帶耳麥,邊耐心地接聽熱線,邊“??啪啪”地敲打鍵盤,認真記錄著市民反映的各類問題。
9時10分,耳機裡傳出“嘟嘟”的提示音——有電話進來了。接線員高燕按下“接聽”鍵,“您好,請問需要什麼幫助嗎?”而耳機那頭傳出的是一陣憤怒的嚷嚷,一連串不堪入耳的污言穢語隨之而來!
猛然聽到這樣的話,帶上同步耳機的記者心頭先是一震,不由一陣暗惱,可扭頭看高燕,這位工作了快七年的資深接線員神色如常,連眉頭都沒皺一下。“罵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您消消氣,好好說……”高燕柔聲細語地耐心安撫對方。
在這樣無可挑剔的專業態度面前,對方火氣減消,開始向高燕說起一樁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勞動糾紛。沒有絲毫不耐煩,高燕手指翻飛,開始記錄……
“我不會生氣的。”高燕說,在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了這麼多年,她接過各種各樣的電話,和形形色色的人“打過交道”。“我熱愛這份工作,因為能幫助到別人,即便對方態度不好,但如果不是受了委屈、有了解決不了的難事,咱老百姓誰會這樣?做這一行,必須要有一個熱心腸。”高燕說。
談話間隙,高燕又接進來一個電話。馬上要出遠門的張女士來電詢問,從北京到山東濰坊的高鐵能否攜帶酒。高燕隨即撥打12306北京鐵路服務熱線,經過詢問得知,可以攜帶酒類,但行李總重量不能超過20千克。她又撥通張女士手機做了詳細解釋,耳麥裡傳來連連感謝聲。整個過程,用了不到十分鐘。
“我是趙廣朝,有什麼能幫助您”
9時20分,數十位未著工作裝的人員入場並開始接聽熱線——原來,今天是星期二,而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中心從2013年起,每周二上午固定請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到熱線來接聽市民來電。
今天到場“值班”的,是來自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下屬的產業發展促進處、行業監督管理處、執法大隊等多個處室的負責人,帶隊的是北京市旅游委趙廣朝委員。
剛坐下沒多久,趙廣朝就接到了電話:“您好,我是北京市旅游委委員趙廣朝,有什麼能幫助您?”
市民張大媽反映,1月19日,她參加了一個歐洲游旅游團,但到達機場后她的鼻子突然血流不止,結果未能成行,目前旅行社已返還了她一部分費用,但沒有達到張大媽的心裡預期,因此她想通過12345熱線,和旅行社進一步協商解決退款事項。
這個電話一通就是小半個時辰。期間,趙廣朝一邊記錄,一邊向張大媽解釋旅游方面的法律政策,並不時安慰張大媽。他表示,經過具體核實后,會在期限內把相關協商事宜告知給張大媽。耳麥那頭,張大媽滿意地挂上了電話。
一上午,北京市旅游委的負責人共接聽受理電話35件,其中,非法一日游投訴佔了15件,旅行社資質投訴為7件,購物消費糾紛為4件。
網站+微博,民生答卷全面延伸
據了解,北京12345熱線的前身,是1987設立的“市長電話”﹔2007年5月15日,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成立﹔2012年,12345再次進行升級,建設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綜合受理調度平台。
要贏得認可,讓市民“信得過”,必須做到“打得進、答得准、辦得快、有回音”。中心信息調研處處長王寧告訴記者,為此,“12345”建立了存有幾萬余條信息的“知識庫”,大到國家的方針政策,小到車輛限行的時間安排,基本涵蓋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如果屬於咨詢類的,接線員能馬上將相關信息調出系統,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提供幫助。對於跑水、斷電等訴求類問題,則會按照政府職能劃分,轉給相應的政務網絡系統和職能部門處理,並明確在15個工作日內必須回復。
12345熱線的生命在於“落實”。中心副主任張波告訴記者,中心除了成立專門的辦理小組、派專人負責跟蹤市民反映問題的解決情況外,還會收集整理熱線所反映的社情民意和社會動態並編輯成冊,形成《市長電話要情》和《信訪摘報》、《應急信息》、《訴求分析報告》等書面資料,報送北京市領導和相關部門。
記者看到,張波的辦公桌上,有厚厚一沓《市長電話要情》。“不論大小事,幾乎都有市領導批示,有力地促進了問題的解決,保証了社情民意的通暢直達,成為政府出台改善民生、推進公共服務舉措的決策依據。”張波表示。
記者了解到,為了兼顧不同人群的需要,中心還開通了北京市中心政務網站和12345政務微博坐席,實現從單一電話渠道到多種信息化手段並用轉型,進一步拓寬了公眾訴求表達和反饋渠道。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12345”的開通和完善,反映的是政府職能的轉變,由過去的管制型、管理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與此對應,政府部門借“12345”引入公眾參與,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服務型政府隨之逐漸完善。
法制網北京1月28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