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大家都往家走的時候,值守員們仍站立在道口路邊,她們每個班次工作都超過12小時
六緯路在丹東有“黃金大道”之稱。大年初一的下午,整條街的空氣中都飄散著爆竹的“年味”,人們走親訪友,互道祝福問候。每當有列車駛過六緯路上的錦江山道口,行人和車輛暫時停下,被隔離在閘口前。幾乎沒人注意到,站在道口兩邊的值守員,竟然是清一色的“娘子軍”。
隸屬於沈鐵丹東工務段的錦江山道口,位於沈丹線251KM+683M處。道口處在丁字路口,是沈丹線上過往車輛和行人通過頻率最高的道口之一。負責看守這個道口的共有11人,其中10名是女職工,被稱為“10朵金花”。
15時58分,2686次列車准時從丹東站出發,開往滿洲裡,兩分鐘過后,列車以每小時80公裡的速度從錦江山鐵路道口通過,曾麗杰、盧景會和柳明三姐妹在崗位上迎接著她們當日的第22趟列車。曾麗杰負責在道口邊的二層小崗樓上控制著道口閘門的開關,盧景會和柳明則提前10分鐘在道口兩側叫停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列車通過后,曾麗杰四指同時按下四個控制按鈕,道口拉門徐徐而開,道口兩側立即匯成人流和車流。
“列車到來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保証每個人每輛車都老老實實隔離在閘口外面,這是道口值守員的第一職責。”曾麗杰說,但要想做到這一點,有時並不容易,何況她們還都是女性。
車多、人多、賣貨多、垃圾多的錦江山道口,硬是把盧景會這位原來管理后勤食堂的“老大姐”逼成了“女漢子”。
“有些行人和車輛在即將關閉拉門時總是試圖搶過,咱們去阻止,有些人還不理解,我們所有人都曾挨過罵,甚至有人開車撞向我們。”盧景會,但為了確保過往車輛和行人的安全,她們始終承受著委屈,用一次次標准化動作征服所有心存僥幸的人。
自1949年10月1日建道口以來,錦江山道口65年如一日,安全上沒出過任何閃失。65年來,這個道口工長更換過27任,從1978年以來,這個道口便以女職工為主體。1997年9月,曾榮獲原鐵道部“火車頭”獎杯,2012年3月,榮獲沈陽鐵路局“先進女職工集體”榮譽稱號。
年紀最大的盧景會明年10月就要退休了,今年是她在這裡過的第二個春節。問起除夕在崗位上度過有什麼感受時,大姐會心一笑,“工作第一嘛”。而談到工資待遇時,大姐立即驕傲地笑了,“這個月我們漲工資了!”
在丹東,像錦江山道口這樣女職工為主的班組共有三個,32朵姐妹花盛開在鐵路道口三尺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