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座城市中,每天都有一群默默無聞辛苦工作的人,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他們每天早早拿著一袋袋重十幾公斤的報袋上路,及時、高效地把每一封信件、每一份報紙送到千家萬戶。他們,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投遞員”。
周立友就是這支龐大的鄉村投遞員隊伍中的一員。
周師傅騎上摩托車挨家挨戶送包裹。方圓 攝
不辭辛苦 用微笑為村民真誠服務
1月22日7時10分,周立友像往常一樣准時從家出發。他的家住在三站鎮宏源村,騎摩托車到單位需要二十分鐘的路程。7時30分,周立友准時來到單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與往常一樣,周立友麻利地完成了分報、套報和排信工作。之后,他將分好的報紙和郵件整齊地放進郵搭子裡,並一一將郵件號碼、收寄局名和收件人地址姓名登記到投遞清單上。
10時17分,周立友將2個郵搭子搭在摩托車后翼的兩側,在車座后面夾著一個大大的物品型特快專遞郵件,背上郵包,駛出了三站郵政支局,開始了投遞工作。
10時39分,周立友來到投遞的第一個用戶殷廣來家,殷廣來家門緊鎖。“您好,有您的電商小包郵件。請問您在家嗎?好的,我等您。”周立友在門外耐心地等待著。10時48分,殷廣來與愛人騎著三輪車回來,簽收郵件后,殷廣來感激地說:“‘周哥’工作負責稱職,若不等我們,郵件就得耽擱了。”周立友只是微笑著將包裹交到殷廣來的手中,緊接著騎上摩托,又向下一個用戶家趕去。
周師傅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方圓 攝
困難面前 仍堅持在熱愛崗位
周立友告訴記者,他2009年來到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開始了鄉村投遞員的工作,一干就是5個年頭。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分報、套報、排信這些工作,更多的是如何將每一個快遞送到用戶的手中,用笑臉來為一家一戶服務。
周立友回憶說,剛剛干起這個工作時,由於路線不是很熟悉,對工作流程及工作環境都還很陌生,曾有過放棄的想法,但是當把郵件和報紙送到村民的手中時,一聲“謝謝”便讓他覺得很溫暖,冬天天氣寒冷,村民們都會招呼他到家坐坐,喝上一杯熱水。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跟隨周立友一起來到一商鋪,得知記者的到來,商鋪老板祝海波告訴記者:“‘周哥’每天笑呵呵的,看到他就能帶動我的好心情。每天非常盼他來,這不,不到11時,我就出門迎他了。周哥不僅人好,而且還值得信任,我們家每個月近萬元的煙款都是讓周哥幫忙帶存。”
在村民們的心中周師傅不僅僅是一名共產黨員投遞員,更是村民的好朋友、好大哥。
周立友將包裹裝在車上准備出發。方圓 攝
傳遞真情 溫暖寒冬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與周師傅一起來到許大爺家,大爺得知我們的身份,便說起了自己的感慨,每到逢年過節,周立友也會來到家中看看他,他很感謝周立友。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鴻雁捎書’。周立友每天頂著大雪寒風,一進屋臉凍得通紅,凍得讓人心疼。‘爺們’太辛苦了!”11時27分,在74歲的許才老大爺家,老人感概地說道。“一天不來,我就想他,周立友和我大兒子年紀差不多,就像我的親兒子一樣。”老伴黃玉蘭隨聲附和道。
44歲的周立友擔負著三站鎮福興鄉4個自然屯2.4萬人、4800戶鄉親們的投遞工作,他共負責6個段道,每天投遞行程七八十公裡。工作5年來,他以忠厚、善良、熱情的品格深受福興鄉村民的喜愛,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爺們”、“周哥”、“周叔”……
至下午14時12分,周立友結束了一天的投遞工作。
村民不在家周師傅門口耐心等待。方圓 攝
記者手記:
通過一天全程採訪,我們被“郵政投遞員”周師傅的執著和認真感動,他不僅僅是一名共產黨員投遞員,更是村民的好朋友、好大哥、好“兒子”,在他身上我體會到做事需用心的真正含義。“隻要包裹在就要人在,我不能離開車。”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周師傅對郵遞事業的執著堅守。值此新春佳節之際,祝所有的平凡的勞動者新春快樂,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