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正月初六,外出旅游的游客紛紛踏上回家的行程。在蘆山地震災區寶興縣靈關鎮各安置點內,春節期間未休息的一些志願者和黨員干部依然忙碌著。災后的第一個春節,愛心不放假。
志願心理輔導員:
為安置點的娃娃留守
“小雪,今天下午我要來兒童中心找你玩!”2月5日,在靈關鎮第一安置點內,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追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調皮地說道。
這個被安置點內小朋友稱為“小雪”的男子叫鄧雪濱,是安置點內兒童中心的心理輔導員。鄧雪濱的老家在哈爾濱,去年11月從菲律賓留學回國后,加入寶興一個愛心團體,為災區孩子做志願心理輔導。
鄧雪濱原本打算春節回家過年,可孩子們不樂意了:他們春節也想到兒童樂園玩。“不管來一個還是兩個,隻要有娃娃想來,我們做志願者的就得堅持。”鄧雪濱說,這兩天他正籌劃為孩子們搞一個五子棋比賽。
“最老”黨支部委員:
每天到夕陽之家燒開水
在靈關鎮臨時安置點內,大家都親切地稱張月英為“張媽媽”。下半年,張月英將滿68歲,是安置點內臨時黨支部中年齡最大的委員。可春節期間,張月英一天都沒休息。
張媽媽對安置點內老人的生活異常留心,隻要一天沒看見某位老人出來,她必定會親自上門瞧瞧。春節前幾天,張月英與安置點內的花曉東老人聊天,發現身殘的花曉東既無固定收入,又沒納入特困戶名單。她立馬向鎮上報告,趕在春節前為老人申請了700元節日補助。“目前,鎮上正考慮將老人納入特困戶名單。”
談起春節裡自己做過最重要的事情,張月英脫口而出:“就是每天到夕陽之家為老人們燒開水。”從初一開始,張月英每天8點鐘就趕到夕陽之家,打掃衛生、燒開水。“很多老人都愛來這裡坐坐,冬天冷,為大家燒點開水暖暖身子。”張月英的想法很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