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2014年階段性專題

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人民網記者 姜泓冰

2014年02月08日09:1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瀟瀟冬雨裡,中共上海市普陀區委書記張國洪走進了曹楊新村“久齡家園”梅嶺站,要在春節長假后首個工作日的一大早,給社區裡的老人們拜個年,也想了解一下大家對社區適老設施建設和養老服務的意見。

在社區生活服務中心一樓,有20來位老人正聚在一起興奮地交流春節前后各自拍攝的好照片,講技術,比高下。他們都是家住曹楊街道的攝影愛好者,每周五上午是他們的例行活動日。張國洪邊拱手拜年,邊夸他們“很熱鬧”。老人們的回答卻是:“今天人太少,平時每回能有五六十人來參加呢!”

為老人們供餐的社區食堂還在放假。“智慧園”裡,三四位老人在讀書看報。“藝趣園”裡,七八位老人在聽當了多年社區志願者的退休醫生李佩華老人聊養生。除了圖書室、影視廳等常見的老年文化活動項目外,這裡居然還有一間面積不大卻場景、道具齊全的照相館,專為社區老人們補拍婚紗照,很受歡迎。

普陀是上海的老工業區,曹楊新村更是全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未富先老”在這裡有著最直接的體現。曹楊街道黨工委書記陸孜浩介紹說,到2013年底,社區內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了戶籍人口的30%,80歲以上老年人近6000人。

像曹楊新村這樣的老式居民住宅區,房屋面貌陳舊,設施老化,缺少對老年人生活安全、便利的考慮。普陀區去年出台《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設計了“一網、九圈、百站”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計劃用3年時間將社區打造成“沒有圍牆的養老院”,把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資源匯聚起來,為老年人服務。

曹楊街道正是區裡第一個適老型社區改造試點。他們請來同濟大學設計團隊,根據老年人生活習慣,為老小區重新設計交通空間、居家空間、指示引導標志,新建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改造活動室、增加健身園地、休息座椅、防滑地路、坡道、踏步等,樓道內加了牆面扶手、愛心折疊椅,方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上下樓歇歇腳。“現在環境好了。政府還幫我重新裝修房子,讓我住得安全、干淨。共產黨真是好!”90多歲楊奶奶這樣說。區政府出資為幾十戶困難老人完成居室改造,加裝淋浴座椅和升降式晾衣架,楊奶奶家是其中之一。

“做這些事,花錢不多,關鍵是要做得貼心,滿足老百姓的真正需求。”張國洪說。

為了應對老人“動態”需求,普陀區還建立了一個綜合處理各類為老服務信息的終端“久齡家園關愛服務平台”,社區老人憑著“久齡家園關愛卡”,可以享受無償、低償、有償等三類標准化、菜單式服務。高齡獨居老人、低保低收入群體、老勞模、優撫對象等還可以享受志願者、社會組織、愛心人士提供的“圓夢服務”。

上海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之一,老年人口比例接近全國平均水平2倍。按照上海規劃的“9073”養老服務格局,未來老年人口中90%由家庭自我照顧,7%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入住機構養老。在張國洪看來,政府不光要做養老托底服務,更要尊重絕大多數百姓的養老需求,做社會資源的組織者和市場力量的引導者。

“謝謝你們每天千方百計動腦筋提供不同品種的茶點,讓我們這些少牙缺齒的老人能吃上咬得動、有營養的食品!”王建舜、董盤英等老人給“久齡家園”梅嶺站送來了這樣的感謝信。原來,“久齡家園”的下午,有個“樂兩點”活動,每天一個主題,由社區和志願者組織沒有參加社團活動的獨居老人來參加,還提供茶點,成了很多老人午睡之后的固定去處。

老村、老房、老人,在深冬冷雨裡讓人感受到了老齡化社會的壓力,卻也感受到了新春新格局下的融融暖意。

“老人是個寶。不要把老齡化當負擔,它會帶來一個很大的新產業。”走進一間間活動室給老人們拜年寒喧之后,張國洪這樣說。

(責編:劉然、夏曉倫)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