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南大道由東至西貫穿深圳,是這座城市最繁華的主干道。在它毗鄰世界之窗路段,車水馬龍的街道之下,潛藏著深圳一大交通樞紐——這一公交接駁站連接兩條地鐵,運行著七條公交車線路。這裡終年不見天日,卻始終川流不息,猶如一座地下中轉站,停放著數十輛公交大巴,一頭挨著地鐵站,另一頭透著亮光,直通地上。袁友生每日的工作就是由此開始,也在此結束。
頭班6點發車,尾班23點,一年四季始終如一。
袁友生從事公交車司機這一行當已有10余年。過年期間,他從大年二十九開始就一直上班,除夕夜也依然在崗位上。“到家差不多凌晨,回去洗洗就睡了,初一一大早又要到崗。”他笑言,“公交得正常運行,那可不能停吶。”
他還指著站內的值班室和身邊的幾輛公交車:“多採訪採訪他們,他們也是從年前就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都挺辛苦的。”
袁友生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分為早班和晚班。過年部分司機請假回家,人手緊缺,留下的就需從早開到晚。而他雖然父母在湖北武漢老家,但有妻兒在身邊,這些年的春節基本都留守在崗位上。“讓單身的回家過年,我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最近一次回家是在兩年前,對於家鄉,袁友生最挂念的還是父母。尤其一到春節,深圳轉眼成了“空城”,路上車少了,早晚搭乘公交的人也少了。“我們這行體會更深,看到大家都已經回家,思念之情肯定是有的。”
十五年前,順應著發展潮流來到深圳,工作幾年后,袁友生把妻子小孩也接了過來,落地生根。他說這裡氣候好,年輕人多,有一種“特殊的激情”。
他也毫不掩飾對這份工作的熱情:“乘客高高興興地坐上我的車,我拉著滿滿一車人,把他們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平平安安地回家去,我覺得這是一種享受。這個任務很光榮。”
“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是全國人民的特區”……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從不拒絕任何人,因其自由、開放、活力和包容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他們懷揣著夢想而來,在此成家立業,並為這座城市貢獻著一己之力。袁友生就是這千千萬萬中的一員。也正是這強大的“基因庫”,成為了經濟特區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