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宋 嵩
2月12日,海關總署發布今年1月份外貿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增長7.6%﹔進口1.07萬億元,增長7%。
而機構此前普遍預估,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僅為2%左右,進口同比增速6.0%。
分析人士指出,1月中國出口出現大幅增長的國家是日本和歐盟。這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日本和歐盟制造業PMI的持續攀升。在發達經濟體整體呈現溫和復蘇的國際背景下,未來中國出口依然存在提升空間。
出口或現溫和改善
從環比趨勢看,近幾個月我國出口保持了較高的增速,表明出口行業正在受益於全球經濟的回暖。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分析認為,2014年中國的出口部門可獲得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對發達國家出口增速將明顯提高﹔同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持續升值及新興市場增長前景略顯黯淡可能對中國出口行業造成負面影響。綜合而言,中國出口行業將溫和改善,2014年的同比增速或達到11%左右,有望實現自2011年以來的最快增速。
“1月份貿易數據好於預期不宜大喜過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今年的外貿形勢應該會好於去年,甚至有可能略高於今年我國整體經濟增速。但究竟能有多好還有待觀察。”
關注“兩盟”和“兩磚”
數據顯示,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增勢良好。白明認為,今年我國外貿市場需要關注“兩盟”“兩磚”。所謂“兩盟”就是歐盟與東盟,“兩磚”則是指巴西和印度。
首先是緩慢復蘇的歐盟市場。雖然歐洲的經濟復蘇進程慢於美國,經濟回升還不明顯,但中歐貿易規模的增速快於中美,因此中歐貿易今年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其次是成本競爭力凸顯的東盟國家。受制於人民幣不斷升值及成本增加等因素,我國制造業在吸引外資方面的能力有所減弱。一些生產成本較低的東盟國家在吸收外資方面增長顯著。成本較低而地緣相近的東盟國家正逐漸成為企業外遷的成本窪地。
在巴西和印度,除了能源和礦業等大宗商品的進口,我國工程機械類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這兩個市場。隨著我國在對外投資領域的多元化,能否打造新的出口亮點,令人期待。
出口利潤越來越薄
近期,金磚五國中隻有人民幣匯率強勢升值,東南亞新興市場貨幣也在下跌。這恰恰是外貿企業最擔心的事情:人民幣升值及勞動力成本上升令出口生意越來越難做。
“雖然訂單情況還可以,但國外客戶不讓漲價,因此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隻能企業自己消化,導致出口利潤越來越薄,”上海鬆川精密電子總經理劉一峰坦言,“為了對沖這一影響,企業必須依靠新產品的開發,因為新產品的報價可以提高,逐步替代老產品。”
瑞銀証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分析認為,新興經濟體匯率不斷下挫,人民幣對美元穩步升值,導致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持續攀升。如果人民幣匯率繼續走強,可能會給出口帶來下行壓力。
(綜合新華社記者有之炘和本報記者杜海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