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億 其中近一半處於“空巢”狀態

農村養老實在“難死人”:有病沒錢花 健康需求難滿足

2014年02月14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別讓老人空“巢”又空“心”(聚焦·走近空巢老人(下))

  人民視覺

  人民視覺

  老年服務遠遠跟不上

  ◆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養老護理缺口近千萬人

  77歲的海南“候鳥”李本誼有3個孩子,都在外地生活,有時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山東沾化縣72歲的劉風琴老人,女兒自結婚后每逢春節到婆家,兒子有了孫女兩年沒回家。

  缺少晚輩陪伴是老人遺憾的事情。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對該市2000多名老人生活的一項調查發現,隻有逾四成老年人與子女共同居住,95.5%的老人一個月內能與子女見一次面。

  調查發現,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農村高於城市。85.1%的獨居老人一個月以內能與子女見面,比重低於老兩口家庭8.1個百分點。另有7.7%的獨居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與子女見一次面,他們絕大部分時間一個人生活,心靈比較孤單。19.9%的老人表示“很需要老年心理咨詢”。

  據全國老齡辦負責人介紹,不斷增多的空巢老人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生活保障。在經濟方面,農村養老問題較突出,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生活質量更高,這部分人的經濟保障通常不是問題。

  二是日常照料。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如養老護理員,全國隻有2萬—3萬人,而實際需求接近上千萬人。

  三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從業人員較少。

  截至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其中將近一半空巢,農村老齡化水平高於城鎮1.24個百分點,農村留守老年人數量已近5000萬。

  我國已明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子女是照顧空巢老人的第一責任人。去年7月開始實施的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常回家看看或問候老人。然而,由於缺乏約束機制,該法條在實際中很難落實。

  農村養老實在“難死人”

  ◆一難沒有一個暖和窩,二難有病沒錢花,三難沒有一個解悶的伴

  75歲的霍喜鳳是山東省沾花縣花家村人,兩兒一女都在外地打工,養老由富國街道富國村幸福院照料。老人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年輕難,不叫難,老來難難死人。”老來難啥?一難沒有一個暖和窩,二難有病沒錢花,三難沒有一個解悶的伴。這三樣都有了,即使兒女不在身邊也無所謂。

  2013年5月,霍喜鳳突發腦梗塞,旁邊的老人發現后及時與院裡的醫護人員聯系。由於搶救及時,沒有留下什麼后遺症。“幸虧幸福院,撿回了一條老命。”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草窩。”富國街道黨工委書記鄭同忠說,幸福院讓空巢老人養老離家不離村,符合傳統家庭養老習俗,又有社會養老的特征,更體現了居民間相互幫扶與慰藉,這是目前針對農村空巢老人比較有效的照料方式。幸福院白天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一些集中活動的場地,中午可以在這裡吃午飯,晚上回到自己家中。

  沾化縣空巢老人2.3萬人,佔全縣老年人總數的35%﹔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約佔34%。在“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的基礎上,沾化縣將所有“三無”老人納入了供養范圍,共有各類養老機構51家,其中農村幸福院30處。

  住在幸福院裡,有養老金,生病了有新農合報銷和各類救助,這也許是近5000萬農村留守老人未來的基本生活面貌。

  農村幸福院是由村民委員會進行管理,為農村老年人提供飲食、文化娛樂等照料服務的公益性活動場所。2012年,民政部將這種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總結推廣。目前,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等地相繼出台建設農村幸福院的政策文件。201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將連續3年累計投入30億元,支持建設10萬個農村幸福院。

  一些比較發達的地區如成都,在留守或空巢老人比例較高、村集體經濟較為發達、有閑置房屋資產的農村社區,推行互助養老院建設,“小的照顧老的”,解決他們的養老難題。

  沾化縣民政局社會股股長花敏說,為了防止農村空巢老人、城市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農村失地老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沾化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由民政部門代繳新農合參合資金,並有專門的大病救助辦法,即在新農合和城鎮醫療報銷的基礎上,剩余部分民政部門給予報銷60%。此外,還有慈善救助,對於大病患者臨時性救助3000元,年底給予1000元生活補助。

  老人健康需求得不到滿足

  ◆我國目前每千名老人僅擁有機構養老床位21.5張,其中康復護理的床位少之又少

  在成都市青羊區西御河街道五福街居家養老服務點,高齡老人廖品泉每天來此用餐,跟他一起用餐的老人有18人,臨時就餐的有8人。

  “就餐老年人中70歲以上、居住在五福街社區和西華門社區的空巢老人居多。”西御河街道辦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劉曉說。

  目前,居家養老服務點的運營經費由“四川省慈善會·中鐵信托愛心基金”資助。房租每月1565元,人工費用每月4500元。“部分服務向轄區老年人收取費用,如餐飲服務堂食就餐每餐12元,送餐14元起。洗浴服務每次5元。2013年7月起向轄區內低保、殘疾、因病致貧等7名老年人每月發放250元的就餐補助金。”劉曉表示,雖然市財政有轉向補貼,但居家養老服務點的發展還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愛心企業持續支持。

  服務隊伍也在擴大。該區民政局局長周何介紹,青羊區招募2000多黨員和志願者,組織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並有實物補貼。“隨著金色陽光計劃和養老互助時間銀行制度深入實施,全區老年志願者數量達到老年人口的8%以上。”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的調查發現,99.1%的受訪者以退休金、養老金為主要經濟來源,其他經濟來源包括積蓄(39.2%)、子女補貼或贍養費(32%)、政府提供的各種補貼(11.4%)、出租住房等投資收益(7.9%)。城市老人基本生活不用發愁,主要依托社區和養老機構資源的支持,健康老人居家養老,高齡、半失能老人有社區養老服務,收入高點的老人還可以去民辦機構養老。

  因患慢性支氣管炎,王大爺被兒子送到浙江杭州綠康老年康復機構進行康復,一住就是4年多。每個月花費是1300元再加上藥費的費用,王大爺覺得能承擔。

  有研究顯示,70%的老人都有醫療的需求,醫養融合的養老機構受歡迎。目前我國每千名老人僅擁有機構養老床位21.5張,其中康復護理的床位少之又少。綠康共有800張住院床位,幾乎都住滿了。像王大爺這樣一住4年的老人很多,經常一床難求。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對此,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長雲認為,目前養老服務業面臨三個障礙:民間資本進入存在“玻璃門”現象﹔市場主體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培育和引導市場﹔民間資本的投資積極性有待激發。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