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端住宅陸續“開閘”入市。
導讀:市住建委網站顯示,1月中下旬,全市共有8個住宅獲預售審批,其中3個樓盤預售單價超4萬元。“限價令鬆動”驚呼四起。
昨日,市住建委官方網站上“預售許可預告”一欄公示,定價超過5萬元/平方米的理想家園通過預售許可的審核,這意味著該項目今天可以正式獲得預售許可証。
這是本月北京批准的第一個高端住宅項目,而在此前,一些高端住宅已經在陸續入市。對此,相關專家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北京限價令的鬆動,而是預示著北京將實施商品房分層次價格引導機制,對和普通購房需求無關的高檔樓盤,將逐漸“市場歸市場”,由市場來定價。
“我們從去年8月就申請預售,直到現在才批下來,資金回籠的壓力很大。最終獲批的價格比起初的預想要低了很多。”昨天,理想家園項目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根據市住建委公示的信息,該項目位於大興區西紅門鎮,准許銷售的面積為3.7萬多平方米,審核日期則是昨天。該項目此次獲批的是聯排和疊拼的別墅類產品,獲批的價格在5萬元/平方米以上,不到6萬元。
市住建委網站顯示,1月19日至31日,全市共有8個住宅項目取得預售証,其中3個樓盤預售價格超過4萬元/平方米。由於此前北京對於樓盤價格的管控已經成為了業內的共知,“價格4萬元以上樓盤不批”的說法也甚囂塵上,因此上月這幾個高端項目獲批時,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一些媒體甚至發出了“北京限價令鬆動”、“解禁”的驚呼。
“這幾個都是一些很高端的樓盤,包括別墅等,這與普通百姓的購房沒有什麼關系,也買不起。而從最近獲批的一些普通商品房來看,還是在引導合理定價。”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幾個高端盤的入市並不意味著樓市限價令的放鬆或改變,而是可以反映出政府對商品房的價格引導機制在完善。
樓建波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北京對商品房是在實行一個分層次的價格引導機制,將商品房分為了三個層次。首先,自住型商品住房針對剛需家庭﹔其次,是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這部分是普通市民購買的對象﹔最后則是一些高端高價樓盤,這部分與普通家庭基本無關,會根據三中全會要求,逐步根據市場資源來配置,由市場來決定價格。
財經觀察
“保障的歸保障,市場的歸市場”
雖然沒有從北京相關部門得到有關“限價令”的確實消息,但可以看出,北京獲批預售的樓盤數量在減少,單價過4萬元的“高價盤”確實幾乎絕跡。
北青報記者從多方面了解到,去年上半年以來,樓盤預售相關主管部門手中確實也“壓”了不少待批的樓盤,最長的已經“等待”了半年,一些樓盤開發商已拿回去“往下”修改過數次價格。
而從輿論看,“限價令”也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一方面,相關主管部門因此受詬病,被抨擊“調控過多用行政手段干預”﹔而一旦有所鬆動——如今年1月,幾個高端項目獲批,相關主管部門又被冠以“調控放鬆”的帽子。
在今年北京兩會上,北京市住建委主任楊斌表示,保持房價基本穩定,最重要的就是確保中低端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剛更是明確表示,房價有區位的問題,也有不同價位的問題,分為高端、中端、低端不同類型的房價。“對於房價,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自己能買得起的房子的價格。高端的商品房即便價格穩定住,普通人也買不起。”
在任何一個市場,供應都有高中低之分,樓市也不例外,這樣的市場才是健全的。從北京住房的供應來看,開年之后一是開始放開一些高端住宅項目的預售,這被理解為“市場的歸市場”﹔中端需求,政府正在大力推進有補貼特色的自住型限價房,兩年內將有7萬套入市,以解決“夾心層”的住房問題﹔低端方面,正大力發展公租房,在解決低收入人群居住需求的同時,也保証了住房保障的可持續性問題。
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就應該是“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記者 范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