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變成慢遞冰凍海龜肉變“臭肉”追蹤
巴中市民馮先生的妹妹從重慶郵寄了3斤海龜后腿肉(150元/斤)到巴中,讓其拿回家給父母補身子,快遞員說好2天就能到,可實際上包裹4天才到,當馮先生收到快遞時,包裹已發臭,於是拒絕簽收。負責運貨的順豐快遞公司隻願補償24元快遞費,馮先生一家不同意,雙方僵持10天無果(本報昨日報道)。
此事經本報報道后,僵持10天無果的賠償問題有了結果。25日下午,記者從順豐快遞公司公共事務部了解到,目前,順豐快遞已和郵寄海龜肉的馮女士達成協議,順豐快遞願意全額賠償馮女士經濟損失。
據馮女士介紹,24日下午,順豐快遞重慶營業點工作人員和自己取得聯系,因海龜肉是近百年的深海海龜,很難購買,當時馮女士郵寄的是1.6kg海龜后腿肉,150元一斤,經溝通,快遞公司承認春節期間貨物堆積,送貨延遲,同意賠償自己的經濟損失約500元,隨后自己留下了身份証號碼和銀行卡號,快遞公司稱4天內將轉匯賠償款。
據順豐快遞公共事務部工作人員介紹,快遞郵寄海鮮變質純屬個例。但為了防止類似事情發生,建議市民在郵寄重要東西時最好“保價”,其次,一定要注意郵寄貨物的保質期,看該貨物是否適合快遞郵寄。
據了解,目前快遞行業暫還未形成寄送快遞需要核查貨品保質期一說,所以還未專門制定郵寄易變質食品管理辦法。 記者從巴中市商務局了解到,快遞行業暫未對海鮮食品放開,市民在郵寄海鮮食品時,必須估計好保質期,必要時將採取特殊保鮮措施。
昨日下午,記者就快遞變質一事咨詢了巴中市巴州區工商局,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巴中關於快遞投訴案例並不多。如果因快遞出現問題影響消費者權益,可以隨時向工商部門投訴,對於這樣的快遞海鮮變質事,一般採取協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