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金台觀察>>經濟

金台觀察:稅收是維持文明社會的必然代價

高連奎

  中國應該結構性的增稅,並且避免“稅直接加於民”,讓有能力承擔稅收的人和企業承擔更多稅收,這才是中國應該做的。
2014年03月05日15:0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富人得益於大規模減稅,利用財富捆綁了權力,帶來了更多的社會不公。[網絡配圖]
富人得益於大規模減稅,利用財富捆綁了權力,帶來了更多的社會不公。[網絡配圖]

人們一直認為高稅收會增加人們的痛苦感,其實那些稅收最高的國家反而幸福感最高,這是因為高稅收可以帶來高保障,這樣人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用於休閑、娛樂和社交,大家也會互相信任、互相照顧,當然幸福度更高,隻有高稅收和高福利的國家,人們才會輕鬆擁有以上這些。蓋洛普健康組織曾對人們的生活滿意度進行了定期調查:根據各國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稅率最高的北歐國家的居民是地球上最快樂的人,丹麥一如既往地名列第一,隨后是芬蘭、荷蘭和瑞典,而在低稅率的美國,人民反而不快樂,調查顯示,大約25%,也就是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患有心理疾病,大約16%,差不多接近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將終生遭受抑郁症的痛苦。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這些數字幾乎是最高的,是歐洲的兩倍,美國人每年花費大約800億美元治療抑郁症,可見,高稅率高保障給人帶來的是快樂,而低稅收低保障帶來的只是人們的痛苦。

近年又開始流行一個說法,那就是福利國家讓政府欠,這也不符合現實,福利國家不僅沒有欠,反而是務水平最低的,高福利國家的務水平不僅遠低於美國、日本,甚至比中國更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低的,比如瑞典的政府務佔GDP的比例約為30%左右,財政赤字不超過1%,而挪威不僅沒有赤字,反而用大量的盈余,新加坡也是這樣,不僅沒有一點的債務,而且每年還向民眾分紅。

 這背后的原因是因為高福利國家一般都經濟非常繁榮,而且非常的穩定,國內需求旺盛而穩定,經濟危機對其基本沒有沖擊作用,因此政府也沒理由欠,而大家所熟悉的南歐四國,其實他們都不是高福利國家,比如希臘的福利支出水平都不及歐盟的平均水平,更是遠低於高福利的北歐。

 總之,經過我們的考察和研究之后,認為社會對福利的投資不僅不會成為經濟的負擔,反而成為經濟繁榮的基礎,福利社會不僅不會讓人變得懶惰,反而會讓人變得勤快,福利社會不僅不是經濟發達的產物,相反卻是最先在落后國家興起,福利社會不僅不會讓政府欠,反而因為經濟的穩定繁榮讓政府出現財政盈余,福利國家不僅不會限制自由,反而創造了積極的自由,不僅不會有痛苦感,反而更輕鬆和幸福。

現代社會實行所謂的“小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因為社會越發展,文明程度越高,需要的公共服務就越多,而這些問題其實就從來沒有逃脫經濟學的研究范疇,在制度經濟學中,這屬於私人財富暴增導致的“公共貧困”問題,早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現代化導致公共服務需求在增加,汽車在增加,公路就需要增加,垃圾越來越多,清潔工就需要增加,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保障防范社會風險的機制就必須越來越完善。如果前者增加,后者而不成比例的增加,就必然會造成社會的紊亂,新制度經濟學將這種矛盾總結為:“私人富足和公共污穢”。

 也就是私人財富的迅速增長本身就對公共服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沒有汽車的年代,我們也沒必要修那麼多的公路,農業為主的國家,顯然也不需要城市清潔工,現在人們隻想購買私人汽車,卻不想為公路建設支付稅收,我們隻想享受干淨的街道、清新的空氣卻不想為此支付稅收,這是不可能的。

GDP高速增長、私人財富劇烈膨脹的年代,本應該公共服務也成比例增長,但在減稅的民粹思潮影響下,教育、環境、交通等公共福利被關注的程度卻越來越少。現代人類遠沒有從公共服務的應用中獲得愉快,甚至所提供的服務遠沒有使我們免於煩惱。“我們擁有昂貴的電視機,但學校卻破敗不堪﹔我們擁有清潔的私人住,但街道卻骯臟混亂。”精力集中於汽車,卻忽略了學校和公園,對私人貨物毫不吝嗇,對公共貨物的生產卻極度克制,這不是通情達理的做法。

由於沒有很好的擴充公共服務,我們失去了本該享有的機會,我們必須在私人世界和公共世界之間建立一座橋梁。必須通過有效的政府手段使人們盡量避免個人的過度奢侈消費,而在公共服務上增加合理開支,讓社會財富的產生從私人生產轉向公共生產,這樣人民的生活就會更有意義。並且這是很長一段時期內的主導任務。

而這就涉及到觀念的轉變,必須在民眾中樹立“公共產品”的概念。並且願意將自己的一部分財富用於公共產品生產,因為除了郵政等少數幾個例外,大部分公共服務是不適合收費的,他們是公共產品,必須給一切人使用,這些必須用稅收支付,雖然增稅一直是一個禁忌的話題,但卻是不得不做出的一個決定。社會越發展,需要的公共服務就越多,這是無法逃避的選擇。

 政府支出不是為公務員開工資,盡管很多人將大政府形容為雇佣更多的公務員,這種說法是與事實嚴重不符的,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共開支養活的最大的兩個群體恐怕就是“教師”和“清潔工”了,現代民眾接受教育越來越高,教師就得增加,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清潔工就得越來越多,而這兩個財政供養的最大群體顯然不屬於我們平時所說的公務員。

除了公務員、教師、市政清潔等常規支出外,其財政收入主要用於扶持新興產業、社會福利和基礎設施建設,如果削減的話,也隻能是這三個方面,而這方面的削減一般會導致三方面的危害:新興產業得不到扶持,經濟發展沒有后勁:貧富分化嚴重,窮人無錢消費,最終消費不足,產能過剩﹔財富全部集中在富人手裡,投機橫行,經濟泡沫嚴重,最終爆發金融危機。宣言減稅的基本都是騙子。這種政策之所以被稱為巫毒經濟學,而不僅僅是毒品經濟學,是因為盡管他施行的是有毒的經濟政策,但是民眾仍然像著了魔一樣對這些騙子進行英雄般的歡呼。所謂巫毒經濟學,主要是指起源於裡根時代的“減稅+赤字+借”的經濟政策,而當前美國所承受的國債危機、財政懸崖等一系列問題都來源於此。

 事實証明,“小政府”國家都遭到了失敗,而實行大政府的都取得了成功,美國政府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應對全球化的決策中走錯了方向,他們沒有對教育、科技和基礎建設加大投資,而是削減政府開支、減少稅收。30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在削弱自己在本國經濟中的角色,而非提高現代化經濟和勞動力所需的必要投資。富人得益於大規模減稅,利用財富捆綁了權力,帶來了更多的社會不公。

 而北歐國家利用高收稅資助了高水平的政府服務,成功地營造了經濟繁榮、社會公正。這是今天全球化經濟保持良好狀態的關鍵。對於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年輕人來說,應該看到這一現實。可惜的是,由於中國青少年接受的都是英語教育,留學都是去歐美的英語國家,以至於中國至今對北歐模式研究非常有限,很少人真正對其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北歐模式和美國模式經過30多年的競賽,已經分出高下,中國應該向哪個學習,應該心裡有數了。

在這裡筆者要提出“社會危機”的概念,中國雖然不面臨經濟危機,但面臨巨大的社會危機,而這種社會危機就是由於私人財富暴增的同時,公共服務沒有成比例增加造成的,如果說經濟危機往往是由於私人產品供給過剩造成的,那麼社會危機往往是因為公共產品供給不足造成的,這種供給不足既包含看得到的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足,也包含看不到的公共制度的不足,可以統稱為“公共貧困”,現在大家常見的食品不安全、公共環境差、社會治安不好、公眾道德滑坡等都是社會危機,要解決這些危機就需要加大社會公共產品的供給。

減稅在中國還有一個誤區,中國應該警惕,中國稅收是以企業稅為主,主要是“比例稅”,具有“自減稅”機制,不需要“人為減稅”。中國應該結構性的增稅,並且避免“稅直接加於民”,讓有能力承擔稅收的人和企業承擔更多稅收,這才是中國應該做的。

減稅所導致的后果,絕不是“借錢—還錢”那麼簡單,其最毒的地方是利息,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不帶利息的貸款,利息是民眾的一個額外負擔,裡根-小布什減稅的最終后果是什麼呢?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最新的預測顯示,美國需要在未來10年支付5萬億美元以上的利息,這是什麼概念呢,當經濟危機剛爆發時小布什救市也才花了七、八千億美元。未來10年,美國政府所有收入的14%以上將用於支付務利息。2013至2022年期間,美國政府需要支付的利息將超出醫療補助計劃支出,是社會保障支出的一半,接近美國未來10年國防開支總和。從2014年淨利息支出將超過美國用於教育、交通、能源和國防之外的所有其它可支配項目開支的總和。

 如果你對這些空洞的數字沒有概念的話,我們可以這樣通俗的表述,那就是民眾每年將大量的稅收交給政府,但無法享受到任何公共服務,因為這些錢都被用來還利息了。光干活、沒收入是奴隸的特征,美國民眾就即將成為這樣的務奴隸,而這還僅僅是利息,還不包含本金,如果包含本金,幾百年也還不完。中國人不能將中國政府也逼上這樣的道路,這樣做受害的最終還是人民。

 在減稅方面,還是一個觀點頗能迷惑人,他們提出“自己的錢自己花是最有效率的”,這種觀點頗能迷惑人,但也是偽科學。

 自己的錢自己花真的是最有效率的嗎?顯然不是。

 在市場上一共有三種市場主體,分別是個人、企業和政府,各有各的分工,一般個人干效益不如企業干的事情,就會由企業來做,企業干效益不如政府干的事情,就由政府來做,這裡面有成本的問題,有效率的問題,也有能力的問題,這幾個問題歸結起來就是效益的問題。

 我們先看,為什麼企業做事情效益要比個人高?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搬家公司為什麼會存在呢,如果你時間允許的話,你自己一點點搬、一件件搬也是可以的,但是時間也是有成本的,搬家時的誤工費就是成本,雇佣車輛也是成本,即使自己開車也要耗油,當這些成本加起來比請搬家公司的成本還要高時,搬家公司自然就具有了優勢,這就是企業的效益要高於個人的案例。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的企業,就是因為企業辦事的效益比個人高。

 政府隻做裁判員,不做運動員,這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撒切爾改革時流行起來的一個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不應該被廣泛應用。我們可以看看政府的起源,在中國,政府產生於治水,西方的政府產生於戰爭,其實是國防的需要,如果政府隻做裁判員,那將治水和國防都交給民間可能嗎,正因為民間完不成了,才誕生了政府。政府就是為辦事而誕生的。政府一開始就是扮演運動員的角色。

 道路清潔,國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都是公司干效益比較低的,比如道路清潔,請清潔工的成本不高,但是向路人收費的成本卻非常高,路人扔一次垃圾,清潔公司就跑過去收一次垃圾清理費,這是多高的人工成本啊,因此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清潔公司願意干這種事情。

 同樣道路也是這樣,現在社會修路並不難,但是收費難,如果修路公司,將路全封閉起來,兩頭社卡,向過路的人收費,也可以,但是成本會非常高,所以沒有任何修路公司願意這麼做。現在的收費公路也僅限於高速公路這種收費比較容易的道路。

 而對於道路清潔和普通馬路,隻能讓大家先免費享用,然后政府再通過稅收支付給相應的公司,這種方式才是效益最高的。同樣,國防、治水這些也會遇到因為收費成本過高而沒有一個公司去做的現象,這類事情隻有政府做效益才是最高的。

 政府辦事為什麼會產生高效益呢,首先政府享有規模效益,每個家庭在自家后院留出半畝地進行休閑娛樂也可以,政府修建大的公共廣場也可以,但從效益上說,后者的效益更高,因為政府修建的公共廣場利用率更高,休閑娛樂的效果更好,比一家一戶修個小廣場更省地,這就是規模的優勢。另外,每個人出門帶個垃圾袋,將自己產生的垃圾帶回家,然后再自己運到垃圾場也可以,政府建立垃圾桶,然后雇佣清潔工也可以,當然后者效果更好,這也是規模優勢。

  除了規模優勢還有批發優勢,政府做很多事情,其在採購方面就具有批發優勢,當然比個人購買成本更低。政府做事還有專業優勢,政府來清潔街道、修建基礎設施建立社會保障,可以採用最先進的技術,聚攏最優秀的人才,運用效率最高的設備,這就是專業優勢,個人則不具備這種優勢。當然政府構建的社保體系,也比“養兒防老”和“存錢養老”效益要高得多。

 政府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個人和企業做效益更低的事情,這就是政府的優勢,是分工的優勢,政府也是市場的主體之一。

 “自己的錢自己花”是小農思想,不符合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講究的是專業分工。專業人做專業事效率才最高,“自己的錢自己花”不僅效率不高,很多時候反而效率最低。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世界經濟主管)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

(責編:值班編輯、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