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高管談混合所有制:“不是不想干,而是有顧慮”
記者 蔡穎 北京報道
“民營企業進入國有企業持股,其實這個改革的過程很難。如果有民營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旦有項目虧損,那就完了,因為完全交代不清楚。所以,我們對民企入股不是不想干,而是有顧慮。”9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華電集團公司原總經理雲公民在全國政協經濟界第34組討論會上感慨道。
一語激起千層浪,在座的不少國企高管頻頻點頭。民資如何參與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如何管理?大家搶著發表觀點,會場氣氛變得火熱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坦言:“一提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實很多國企心裡都害怕。就拿魯能來說,它當時是按照發改委、財政部文件要求搞職工持股改革的,后來又引進民營投資,這應該是個精明之舉,但后來出了問題,不就傻了嗎?”
雲公民緊接著說:“混合經濟發展問題,我認為首先是思想還未解放。中央態度怎麼解釋?尤其是執法的監察部門又怎麼看?我們拿捏不好。之前我們有一些煤礦項目,一引進民企資金就挨查,查到最后不得已將民資退出了。如果民營企業控股,那有部門就會問,為什麼讓民營企業加入還讓他們控股?”
“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國有企業資金之間發生資產交割相當於‘肉在鍋裡’,也就無所謂了。但隻要和民營企業資金打交道,他們就開始琢磨了,為什麼這麼感興趣?資金來往為什麼那麼密切?入股就不好開展下去。”全國政協委員、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接過話說。
“民營企業想要控股國有企業就更難了。”在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看來,解決國企改革的難題還存在兩大障礙,一個是利益集團還存在,第二個就是監管部門的思想觀念沒有轉變。“中國的改革前提就是要掃清思想障礙,擺脫制度的慣性,否則很容易改不下去”。
厲以寧話音剛落,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也按捺不住心中所感說:“政府工作報告談到要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這一條相當對!除了剛才厲老師講的兩條障礙,實際上我認為還要加一條,就是應該加快配套改革。包括國企職工安置問題、企業退出市場的問題,給國企改革的路騰出空間。”
“比如一般國有企業有四五千名員工,如果人員都解聘不了,企業就關不了門,解聘職工的話社會有沒有能力接?”黃淑和舉例說。
對於一家國有企業是否選擇民營企業參股或者控股,黃淑和認為,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市場爭議很大,擔心有利益關聯。他說:“這種配套改革是一系列的工作,是系統工程。如果中間不銜接好,改革就走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