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受訪法官 33人月入不足5000元
人大代表呼吁提高法官待遇﹔新京報問卷調查北京市基層法院法官,高壓力低收入法官流失呈上升趨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朱良玉提交建議,提出適當提高法官待遇,讓法官的整體工資待遇達到現有社會收入的中上等水平。現為北京保安服務總公司海澱分公司副經理的朱良玉說,今年北京兩會有代表提出關注法官流失問題,引起他的關注。
在今年北京兩會上,包括現任法官在內的10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稱北京近年來已有數百名法官流失,呼吁提高法官待遇,解決全市法官流失問題。
就此,新京報記者向全市基層法院50名一線法官進行問卷調查,33名法官月工資在5000元以下,且不同程度地面臨工資低、考核多的雙重壓力。有專家認為,應研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舉措,加強法官職業保障制度建設。
基層法官收入少負擔重“壓力山大”
近日,新京報記者對北京市基層法院的50名法官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17人是城區法官,33人為郊區法官。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法官個人收入待遇上,不僅有法官的職級因素決定收入,還有城郊區的對比上。在17名城區法官中,僅5人的收入每月超過5000元,但最高的也未超過7000元,最低者甚至隻有3700元。而郊區法官中則有21名法官的收入低於5000元,還有2人未透露個人的收入情況。
經綜合分析,33名受訪法官的收入低於5000元,其中,在3000至4000元之間收入的法官有5人。
“不到5000塊的工資不僅需要還房貸,還有年幼的孩子的生活費等支出,壓力能不大嗎。”一名80后基層法官在問卷中稱,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以后贍養父母的負擔特別重,現在也存不到錢,所以感覺“壓力山大”。
僅1名受訪法官表示從未加過班
在調查統計的50名法官中,僅有1人表示自己從未加過班,其余49人均表示自己不同程度的加班。一般是每周加班2至3天,但大部分法官表示到年底前的三四個月,會出現每周連續加班三四天的情況,甚至有郊區縣法院法官除周末休息一天之外,均在加班。
有法官在問卷中表示,法官的工作是根據承辦的案件的工作量決定的,以案件的審理為例,法官的工作主要包括庭前閱卷、組織庭審、庭外協調等近10項。該法官表示,在均衡結案、服判息訴等績效考核指標的約束下,為了完成工作任務,除正常的工作時間外,在周末或節假日法官通常需要自主安排加班時間,完成判決書的撰寫等工作,以確保各項績效考核指標的完成,這樣就不得不去加班。
經統計分析發現,在案件審理中,基層法院法官人身可能也會遭到當事人的威脅或恐嚇。接受調查的50名法官中,僅有8人表示自己未受到過威脅或恐嚇,但這其中並不包括被無端指責或者謾罵。
在接受調查的50名基層法官中,表示最大的壓力為工資過低的佔到40%,其次就是工資和考核指標的雙重壓力,佔到34%。
■ 追訪
高壓力低收入 年輕法官“力不從心”
據北京市某法院一名法官分析,流失的法官中,從去向看,主要流向經濟條件好、收入高的律師事務所或國企,發展空間大的國家級單位﹔從年齡結構看,青壯年法官流失嚴重﹔從性別看, 男法官多於女法官﹔從趨勢看,流失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這些年輕優秀法官流失,主要原因還在於工資待遇低、工作壓力大。”該法官說,如今新畢業的大學生,到法院后工資待遇往往在3000元左右,這與一線城市購房、生活等繁重的壓力相比較,讓年輕人尤為“力不從心”。
如何解決上述情況,該法官認為,隻有給予更高的待遇,才有可能將更高素質的法律人士吸引過來從事法官職業,才能避免人才流失。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