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張文婷)3月22日-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為主題,圍繞新型城鎮化、財稅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體制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國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探討。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張業遂在出席“201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展望”時表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是合作倡議,中國沒有特別的地緣戰略意圖,無意謀求地區事務的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不會干涉別國的內政。
張業遂稱,關於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目前還處在探討或研究的階段,一帶一路應優先發展互聯互通。具體來說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逐步實現五通,一是政策溝通,通過領導人部門、地方等各層次進行政策對話。二是道路連通,既有傳統的公路、鐵路、航空、航運、管道等的連通,也有電力、電訊、郵政、邊防、海關和質監、規劃新領域的連通。三是貿易暢通,重點促進貿易或投資的便利化。四是貨幣流通,包括推廣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五是民心相通,促進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間的交流對話,推進教育、文化交流,發展旅游。
張業遂表示,“在初始階段,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優先和重點,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基礎。包括中國和俄羅斯、中亞國家以及緬甸的油氣管道,始發自中國重慶、成都、連雲港、鄭州等地的歐亞鐵路貨運班列。中國西部、歐洲西部公路、瀾滄江、湄公河航運等等。陸海兩個絲綢之路的建設各具特色,應該齊頭並進相互支持。陸上的口岸和海上的港口、陸上的道路和海上的航路,都是新時期絲綢之路建設的支點和重點。 ”
張業遂還提到最近發生的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他表示,此事件凸顯了亞太各國加強海空安全合作、信心共享和應急機制建設的必要性。一帶一路的國別是開放的,源於並不限於古絲綢之路,古代陸海絲綢之路上的國家,中國的友好鄰國都可以參與進來。未來一帶一路進程中的項目涉及到的國家和實體可能有更多開放性,也會更強。
張業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由易到難、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更大范圍的區域合作。一帶一路上的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是平等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正確的理念應該是共同商量、共同建設、共同受益。中國將周邊外交作為外交的優先方向,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善鄰的政策。中國在尋求共同發展的基礎上,為周邊國家和區域合作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帶一路是合作倡議,中國沒有特別的地緣戰略意圖,無意謀求地區事務的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不會干涉別國的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