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楊迪)3月22日-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為主題,圍繞新型城鎮化、財稅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體制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國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探討。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吳敬璉在出席“201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改革優先序與短期增長風險”時表示,改革優先順序最好是按照需要,也就是說一定水平的能夠有效運行的市場經濟制度,它所必要的改革,都應該放在優先地位。
吳敬璉介紹,改革的優先順序。這個說法和過去30多年的流行說法是有關系的,因為有改變。過去有一種改革戰略叫尋找突破口,尋找一兩個突破口,經過若干年把所有需要突破的地方突破了,新的市場體制就建立起來。自從2010年的時候,在中國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裡面提出,要有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這對改革的設想似乎佔主流地位,就變成從一個系統的觀點去看。顯然找一兩個突破口,大概就不是一個主流的看法。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做優先順序,優先順序是不是意味著不是一兩個突破口,而是一組什麼重要的改革項目。
他表示,這個看法我覺得比起一兩個突破口是更加具有系統性的觀察,但是根據中央三中全會的決定,一共是改革項目各個方面的改革項目是336項,在336項裡面,選擇哪些作為優先呢?根據1993年總體方案設計和從1994年開始的上一輪改革有一個概念是有用的。最小一攬子改革,現在的330多項改革裡面,要選出最為重要的和關聯性最強的少數改革項目,形成一個叫做最小的一攬子改革。它是一個系統,不是單項的突破口。另外一方面,又不是面面俱到。因為你改革的資源是有限的,隻能選出那些最重要的,而且關聯性最強的來進行。
怎麼來選呢?從現在到2020年這麼長的時間裡面,可能有幾個段落,在第一個段落應該選些什麼呢,這個選擇最小的一攬子改革就是優先項目,選哪些呢?現在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說一種想法是先易后難,容易改的先改。難的呢靠后,優先順序就以難易來排序,先搞容易的。而在實際的選擇上,似乎最流行的一種觀點是說有共識的先改,沒有共識的后改。比如有共識的簡政放權就可以先改,有些事情,共識比較原則,具體的來說有不同的意見。就可能要放后了,比如說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比如說國企的改革,國企改革有一點共識,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好像是有共識,但什麼叫混合所有制,怎麼搞混合所有制,其實並不很一致。
吳敬璉提出,優先順序最好是按照需要,按照讓我們進一步市場經濟體制能夠發揮作用,所必須進行的改革,作為最優先的改革。我下面還要講到,我們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提高這個國民經濟運行的效率。這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而要提高它的運行效率,就一定要有一個體制制度的基礎,也就是說一定水平的能夠有效運行的市場經濟制度。它所必要的改革,都應該放在優先地位,如果說沒有共識,要做工作很快的形成共識,否則的話,這個改革形成的新體制,不能夠發揮作用,不能提高效率,改革最終會受到挫折。要讓它能夠發揮效率,就要選擇那些最必要的改革來優先出台,比如說我們這個國家這個部門就是非常重要的,國家部門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政府,另外一個部分是國有經濟。因為過去到底市場起決定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過去十年裡面政府的作用變的越來越大,這是我們經濟中一個核心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在改革的初戰就能夠發揮作用,大眾能夠在改革中看到實際的好處,就一定要精心的設計選擇出這樣一些必要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