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張文婷)3月22日-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為主題,圍繞新型城鎮化、財稅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體制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國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探討。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出席“201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展望”時表示,目前的“城鎮化”和2000年的時候已經大不一樣了。由於勞動力減少和新生代農民工訴求發生變化,要求推進城鎮化的重點必須轉變,改變之前不允許農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模式。
楊偉民表示,對於如何認識當前推進城鎮化的宏觀背景有以下五點:
第一,增長速度換擋了,我們的潛在增長率從過去10%降到7%、8%這樣的台階,在經濟減速的時候,仍然一味追求城鎮化速度,就會使城鎮化脫離經濟發展。
第二,生產能力過剩,在多數行業面臨嚴重產能過剩的形勢下,如果仍像過去一樣簡單通過工業的數量擴張來帶動城鎮化,不僅會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城鎮化本身也是不可持續的。
第三,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最近兩年來,從2012年開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淨減少500多萬,不僅意味著低成本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經結束,而且過去隻允許農民進城打工,不允許進城定居的傳統的城鎮化模式必然會減速。
第四,農民工的訴求不一樣,現在農民工主要是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佔到60%以上,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和老一代的農民工不一樣,他們要求深度的融入到城鎮的生活,要求推進城鎮化的重點必須改變,改變原來不允許農民融入生活的半城鎮化模式。
第五,資源能力減弱,被霧霾籠罩的城市越來越多,許多城市的開發強度已經很高,甚至有些已經到了極限,如果繼續在哪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重超載的地區擴大產業規模,擴張城市的功能,增加城市的人口,繼續遍地開花的推進城鎮化,資源環境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城鎮化的速度會提高,但是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會降低。
楊偉民稱,如何推進城鎮化,最主要把握好兩個分工,首先是市場和政府的分工,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好政府在創造制度環境,編制發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智能。
其次是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針,確定體制框架,確定城鎮化總體戰略布局,地方按照這樣的大政方針來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