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記者 楊曦)3月22日-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在京舉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憲平在出席“201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發展”時表示,推動城鎮化轉型發展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重點要實施五大任務,部分城區攤大餅式的擴張,空間開發無序,管理運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
徐憲平表示,推動城鎮化轉型發展就是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具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的質量。
徐憲平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重點要實施以下五大任務:
第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國城鎮常住人口中有2億多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農民工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主體,但他們未能享受城鎮居民的待遇,城鎮內部出現了新的二元結構矛盾。也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的問題突出,給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一些風險隱患。要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其他常住人口,統籌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地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第二,優化城鎮化的布局和形態。從城市群布局看,我國東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但持續發展的壓力在加大,而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地區的城鎮化潛力尚有待挖掘,從城市規模結構來看,部分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與資源環境綜合能力的矛盾在加劇。但一些中小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不足,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到202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達到8.5億左右,合理引導在東中西部地區,在大中小城市之間的布局,關系到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相互協調,關系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大局,要優化提升中部地區的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群,構建兩橫三縱的城鎮化的戰略格局,依靠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通過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連接,增強城市群內部的城市和小城市產業功能、集聚功能和服務功能,把有條件的縣城、重點鎮、重要邊境口岸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第三,要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目前,部分城區攤大餅式的擴張,空間開發無序,重經濟建設,輕環境保護,重城市建設,輕管理服務,導致城鎮建設粗放低效,交通擁堵問題嚴重,水、空氣、土壤等環境污染加重,管理運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這既不利於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必須加快轉變城市的發展方式,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提高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水平,要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強化城市產業、就業支撐,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有效預防和治理城市病。要推進創新城市、綠色城市、智能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設,全面提高城市內在品質,要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創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會的治理水平。
第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應有之意,未來中國城鎮化率即使達到70%左右,仍然將有4—5億人口生活在農村,因此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要相輔相成,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要統籌協調,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推進城鄉統一要素市場建設,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第五,要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現行的城鄉分割管理制度已經導致形成了城鄉利益失衡的格局,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統籌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財稅金融、城鎮住房、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要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矛盾,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