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喬雪峰) 3月22日-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在京舉行。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論壇上表示,去年全市大氣污染防治財政投入是80多億元,帶動社會投入了700多億元,治理大氣污染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北京未來將努力實現霧霾天氣越來越少,藍天能夠越來越多,我現在是關注著每一天的天氣,天氣好,心情就好,天氣不好,我壓力也非常之大。
王安順表示,可持續發展既是原則也是目標,面對城市發展的難題,我們將繼續深化研究深層次的體制機制的原因,用改革和制度創新的辦法不斷地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一是要健全人口的調控機制。天地之間莫過於人,政府有責任為所有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服務,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讓他們健康的生活並得到比較好的發展,但是在各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任由人口總量自由膨脹,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對所有人都不負責。所以說控制人口規模,要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我們正在研究不適宜在北京發展的產業和業態,完善控制增量,疏解存量的政策措施,著力構建專精尖產業結構更好的服務於城市的戰略定位,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二是健康大氣污染機制,北京地區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機動車輛的排放,我們現在機動車輛達到540多萬輛,所以尾氣的排放對大氣的污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另一個就是燃煤的排放,工業的排放和揚塵,根據中國科學院監測研究,在重污染天氣中,燃煤排放與機動車排放的貢獻率高達70%,再加上全球氣候變暖這樣一個外因,增加了現階段霧霾天氣發生的概率,今天這天氣不太好,我現在是關注著每一天的天氣,天氣好,心情就好,天氣不好,我壓力也非常之大。那麼我們也編制了2013年至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細化提出了84項重點任務,頒布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去年全市大氣污染防治財政投入是80多億元,帶動社會投入了700多億元,治理大氣污染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將借鑒國際的理念和經驗繼續以治理PM2.5為重點,聚焦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的原則,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努力實現霧霾天氣越來越少,藍天能夠越來越多。
三是要完善交通治堵的機制,交通擁堵是各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既有人口過多,地面公交每天是1300萬人次在出行,地鐵是1000萬,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同步進入汽車時代的原因,也還有城市規劃不合理,公共交通發展滯后,交通管理現代化水平不高等原因。這些年來北京城市交通建設與管理的力度還是很大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關部門監測去年市區交通的擁堵指數為5.5,低於我們沒有實施限號出行等措施之前的7.5,應該說經過我們實施限號出行等一系列措施之后,這種擁堵的狀況有所減輕。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完善軌道交通投入建設,運行機制,優化地面公交線網的結構,探索運用提高機動車使用成本的經濟杠杆,控制機動車的使用強度,引導綠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