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金台觀察:城市土地“去市場化”解高房價難題

高連奎

  以“城市土地”為代表的生存性稀缺資源供給方式的不科學,導致了現在中國人的生活困難,中國首先要正確科學的認識這一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2014年03月25日08:53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城市土地”是當下中國最典型的稀缺資源(網絡配圖)

提到市場,人們往往將市場導致的各種問題歸結為市場失靈,一出現什麼問題,就說這是“市場失靈”導致的,但是筆者要指出的是很多問題,其實大部分社會問題不是市場失靈導致的,而是市場本身導致的,也就是在市場不失靈的情況下,照樣會導致很多問題,市場出現問題就是因為市場“太靈”了。

比如稀缺資源,如果採取市場化分配的話,就必然會導致有錢的人佔用的非常多,沒錢的人一點也不能佔用,比如翡翠、鑽石、紅木等就屬於稀缺資源,這些產品就大部分為有錢人所佔用,而沒錢的人基本上是零佔用。

但這些產品即使採取市場化分配的方式也問題不大,因為這些不屬於“生存必須品”,屬於奢侈性產品,與生存無關,富人的過量佔用對窮人來說,最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不平等感,其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但如果稀缺的不是鑽石,而是糧食資源呢,那問題就太大了,有錢人大量佔用,甚至糟蹋浪費糧食,就會造成窮人沒有飯吃的情況,就會出現大量的人因飢餓而死亡的情況。

因此糧食與鑽石雖然都屬於稀缺資源,但從生存經濟學的角度來區分,就屬於完全不同的兩種產品,鑽石屬於“非生存性稀缺資源”,而糧食屬於“生存性稀缺資源”。

從生存經濟學的思考視角,非生存性的稀缺資源可以採用市場分配,而對於生存性稀缺資源我們則不建議採取市場化分配。

我們拿糧食來舉例,是因為糧食就是一個典型的生存性稀缺資源,當然這也是相對的,比如在美國、阿根廷這些耕地比較多的國家,糧食就不算生存性稀缺資源,而在非洲、印度這些至今沒有解決糧食自給的國家糧食就屬於生存性稀缺資源,對我們中國來說,在改革開放前,糧食屬於生存性稀缺資源,而現在也不算生存性稀缺資源了。

因為生存性稀缺資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生存必須的資源,第二是這種產品具有稀缺性。中國在計劃經濟時代,糧食的總體產量是非常低的,而人口的增長是非常快的,所以當時一直沒有徹底解決好吃飯的問題,但當時的中國除“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之外,因飢餓而出現死亡的情況非常少,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當時實行糧食的均等化分配,任何人都不能多佔用糧食,因此即使糧食雖然緊張,但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災荒。而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之前,因糧食欠收而引起的災荒幾乎是年年有的事情。即使是中國政府最嚴厲的批評者,也不會否認這一點。

飢餓在部分發展中國家,仍然是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而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比當年的中國好很多,但是吃飯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就是因為他們的分配是不均等的。

其實很多國家在特殊情況下,都是實行糧食均等分配制度的,比如二戰剛剛結束后的日本,因為這是一個非常人道的做法。

筆者並不反對市場化分配資源,而且市場化分配資源對於99%的產品都是可以的,但是對於生存性稀缺資源,則採取非市場化的均等分配更人道,也更公平。

講到這裡,讀者肯定會問,這個理論適用於當下中國嗎?對當下中國還有現實意義嗎?筆者認為:有。在當下中國農民生產的糧食早已經不能算稀缺資源,但是城市人的土地卻成為了典型的稀缺資源。

“城市土地”是當下中國最典型的稀缺資源,中國是一個文明發育比較早的國家,人口多,土地少是最典型的特征,跟美國那些國家不一樣,在美國普通中產家庭就可以住別墅,可以有一個自己的小院子,其實建造一個別墅花不了多少錢,況且美國的別墅都是“木屋”,造價很低,最關鍵還是美國的土地相對中國便宜的多,而這在中國根本不可能出現,中國土地太稀缺了,如果中國人都住別墅,每家都有一個小院子,那中國就會重新出現因糧食短期而引發的飢荒。

在中國,建筑成本也是非常低的,每平米不過一千多元,中國價這麼貴,關鍵就是“城市土地”太稀缺,土地太貴,土地成本佔到價的很大一部分,“城市土地”這種稀缺資源,沒有採取均等化分配的方法,而是採取了市場化分配的方法,這導致了中國人現在的價壓力。

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一方面是由於對市場的過度迷信,另一方面則是對“生存性稀缺資源”的特殊屬性不懂所致。在這裡,我們強調的是“城市土地”,其實在農村土地還是非常便宜的,但城市化的中國,人們不可能再回到農村居住,人們隻能往中心城市集中。

在國際上,比如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城市土地比中國更稀缺,但新加坡人則可以“住有所居”,關鍵就是沒有採取完全市場化的方法實行住房供給。

而中國現在要解決高價問題,就必須從城市土地制度實行改革,讓城市土地“去市場化”,讓住建設回歸建筑成本,如果人們買一套,人們隻付出每平方米一千多塊錢的建筑成本的話,那中國絕大部分人都買得起

那這樣,是不是很多人都擁到市中心去了呢,這種擔心是多余的,首先市中心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市中心人多,車多,污染大,不清靜,生存環境並不優質,在西方國家,很多人都喜歡住在郊區,隻有交際比較多的人才會喜歡居住在市中心,個出行方便。其次人們都會居住在工作單位附近,市中心哪有那麼多工作機會,起碼市中心沒有一家工廠,工廠都在郊區,那些在工廠上班的人,肯定不會住市中心。第三,居住用地實行非市場化的同時,商業用地仍然是市場化的,這就導致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集中在市中心,隻有那些利潤足夠豐厚、願意支付更高土地租金的公司才會將他們的辦公地址設在市中心。

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項目開發的案例進行說明,首先我們將對拆遷戶的補償由現在的“現金補償”改成“實物補償”,也就是“以房償房”,然后政府在被拆遷地建設新房,新建成的房子以成本價,或是略高於成本的價格銷售。

這樣一來,有三大好處,因為拆遷不涉及現金補償,拆遷戶也就不會漫天要價,第二,政府不再拍賣土地,土地財政被徹底切斷,第三,政府直接充當開發商,開發商的利潤被取消,第四,由於住直接不再直接由市場供應,從長期看,政府的稅費就可以直接取消。拆遷戶的補償、開發商的利潤、地產建設的稅費三大塊去掉之后價自然就回歸建筑成本了。第五就是不會出現現在的惡性循環,因為“成本定價”這一塊是最管用的,“成本定價”一個環節就切斷了價上漲的預期,價的上漲也只是與建筑材料的價格上漲挂鉤,而這種上漲就是微乎其微的,即使上漲也完全可以與屋的折舊進行對沖,因此到那個時候,屋也就不再具有投資價值,投資現象將消失。

對於政府財政的損失,我們可以通過進行稅收結構的調整進行補充,稅收結構調整不是增稅,是在稅收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稅收結構,將原來的損失補充回來,關於稅收結構調整筆者在“低生存成本社會”的論述中也曾有過建議,那就是增加享受型產品和奢侈型產品的稅收,降低生存必須品的稅收,另外還可以增加機器生產型產品的稅收,降低勞動生產型產品的稅收,因為根據經濟學規律,機器生產型產品隨著機器的不斷自動化會越來越便宜,而勞動生產型產品則會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而越來越貴。政府稅收結構調整不以增加稅收總量為目標,而是以降低民眾生存成本為目標。

而筆者建議的這種政策,其實與現有政策銜接起來也並不困難,因為上述開發方式在舊改造中就有應用,我們現在就可以讓“公益型國有企業”率先進入地產開發,率先實行“成本定價”,隻要這些公益型國企供應的住在市場上佔據一定的份額,住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自然就得到了扭轉,下一步則可以考慮從減免稅費,取消土地拍賣等方式入手。

其實到最后民營的開發商也不必完全取消,隻要實行“成本定價”的公益型國企所開發的住在市場供應中佔到一定的數量,就能成為市場的“穩倉石”,地產市場就再也不會出現以前那種瘋長的局面。而民營開發商也不是就沒有了出路,他們可以開發商業地產,開發旅游地產,開發高端地產,這些仍然是空間巨大,市場巨大,也是公益型國企不宜介入的領域,況且公益型國企開發的地產連市場供應量的一半都佔不到,剩下的也都是民營地產商的市場空間。

中國的國企改革中,一直提到公益型國企的概念,但一直沒見落實,其實完全可以從房地產這個領域落實,讓民眾親身感受到公益型國企的作用。

總之,以“城市土地”為代表的生存性稀缺資源供給方式的不科學,導致了現在中國人的生活困難,中國首先要正確科學的認識這一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主管)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

(責編:薛白、孫源)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